房訊網訊 從新冠疫情肆虐到防控常態化,中國在防疫抗疫上取得了優異的成績,國民經濟運行數據有了非常亮眼的表現。外部不確定性因素對寫字樓產業園市場的沖擊減弱,重點城市租賃需求進一步復蘇;大宗交易投資額穩步回升,機構投資者對商辦物業表現出長期的信心。
那么,疫情常態化下,經過疫情沖擊之后的商業地產行業發生了哪些未有變局?出現了哪些破局之道?展現了哪些未來趨勢?
10月13日起,全聯房地產商會聯合房訊網(FUNXUN)連續第二年開展"疫情常態化下的商業地產變局與破局"專題采訪活動,通過采訪商業地產行業內的副會長及常務理事、專家學者、研究機構和代理機構,圍繞疫情常態化下的商業地產未有變局、破局之道、未來趨勢等主題為行業高質量發展提供真知灼見。
10月27日,針對疫情常態化下商業地產,包括寫字樓產業園的變局與破局,房訊網采訪了金地商置華北區域大宗資產交易部營銷總監侯智猛。
金地商置華北區域大宗資產交易部營銷總監侯智猛
1、疫情反復沖擊與防控常態化下,商業地產(寫字樓、產業園)行業發生了哪些前所未有的全新變局和全新變化?
首先,疫情帶來了太多的不確定。從一開始,其實大家都能看得到對經濟和產業的巨大影響,幾乎是覆蓋到了全產業和經濟維度。那么就商業地產來說,這個沖擊可以說是持續的、多層次的。
市場是很敏感和直觀的,比如說我在和同行的朋友交流中大家也是有著深刻的共鳴。客戶池縮水,客戶價格承受能力下降,成交周期延長是商業地產交易端的真實寫照。
但同時,商業市場也是有自己的生命力和適應性的,所以每個業界同伴、每個人都在積極的思考這種新變化下的應對策略。其實也不止是我們,整個國家,我們所在的城市,也在積極的應對這種新經濟環境下的新變局,整體來看,我們并沒有很悲觀,而是在適應變化的同時,去積極的尋求改變。
我們都知道從2020年開始,中國的“新基建”成為重頭部署,從短期從長期來看,都是在維穩社會經濟的動作中,再去提速新生長和新驅動的建設。這種屬于大國自信的展現還是讓人挺澎湃的,就是正面迎接新形勢與新變化。而我們的城市,這一年多來也展現了驚人的發展和變現速度,比如說北京的數字經濟落位、國際消費城市戰略、兩區建設、北交所等等。支柱產業、經濟脈絡、企業格局、新興板塊……都在發生變化,這些也向商業地產市場供給著源源不斷的活性,以及更多元化的發展軌跡。所以我們現在呢,一定會有艱難的一面,但是一樣,也有充滿廣闊天地的那一面。
對我們商業地產自身來說呢,首先疫情加速改變了行為模式和目的地,縮短了所有人的生活半徑和出行軌跡。一個很具體的例子,就是我們不太會去東邊買菜、去西邊社交、再到北邊購物和看電影,你看現在的購物中心,基本承載了絕大多數的消費場景和形態,因為它不斷進化成為了一個城市的消費目的地,大家在這里可以滿足90%以上的線下消費需求。對于寫字樓來說,我們也要打造這樣一個面向企業的目的地,也需要給企業一個充分和全面的理由。要幫助企業去應對新發展變化和新個體需求,以往我們更重視的城市發展規劃、產業經濟邏輯,那么現在其實我們更注重如何在這樣的持續被影響的環境下,為企業打造一個終極的生長目的地,適用的空間、商務的形象……這些都已經是必然的基礎,那么我們希望在此之上,去提供更多的服務、消費、社交、辦公、個體成長的場景。
所以,這場持久的全球化衛生事件到,對于我們來說,可以說也是一種“反方向的助力”。它將健康、智能化配置的升級的重要性提升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向商業樓宇的運營管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我觀察到整個行業在這兩年間都是在做一種智能化、健康化的轉型和提升。作為商業地產的開發運營專家,金地商置在2020年就快速響應外界環境變化,組織全國項目進行了項目安全防疫能力的自查自檢,并對未來十年商業樓宇運營基本標準進行了整合,推出了Carefree辦公體系,并進行了集團內部的宣貫。這個體系我個人仔細的研究過,是非常切實的,既包含了硬件設施的標準配置,也包含了對員工的人性化關懷、對企業的運營需求的關注。我覺得這種企業的內部生長一定是積極的變化,所以我認為我們商業地產人對待這個疫情帶來的常態化影響還是要客觀,從長遠來看,福兮禍之所倚,禍兮福之所伏,保持良好心態,關注市場需求的變化,持續提升產品力才是這道難題的最佳答案。
2、面對新變局和新變化,商業地產(寫字樓、產業園)行業出現了哪些影響深遠的破局之道和創新案例?
剛才提到了金地商置的Carefree體系,我個人感覺這個體系標準就非常值得業內的關注。Carefree體系包含無憂大社群——企業資源生態圈、無憂原力——聚焦個體關懷、無憂互聯——聚焦企業生長、無憂健康——聚焦環境凈化四個模塊,26個細項。
同時,我個人十分推崇這個體系還出于一種商業地產人的情懷吧,我始終認為中國的經濟發展有著非常好的前景,那么我們商業地產作為企業的實體承載也是要與時俱進,不斷成長的,而這個金地商置這個體系很好的體現了運營意識和長線思維,以短期項目成本的增加換取了長期的用戶滿意度,以一種共生共長的思維做商業地產項目,這樣的企業一定是能走的長遠的。
包括我們作為標桿項目的金地威新國際中心,其實在一開始,不論是“EOD”還是“ECOFFICE”,都是就把生態+辦公的理念深深的融進整個項目的基因里,讓企業和個體能在一種更健康更愉悅的環境里,去最大化自身的創造力。而我們所強調的生態和辦公,其實也不能簡單的就是綠化環境和辦公空間的聯系。我們塑造和期望兌現的,是一種更友善、更積極、更高效、更多維的企業成長生態平臺,也就是我剛才的說要給企業一個滿足絕大部分日常運營訴求的生長目的地,我們現在也是積極的鏈接產業和商業資源,爭取在即將交付后的使用運營周期里,繼續發揮我們與時共進,與城共進,去企業共進的特點,給城市和企業呈現出一個新時代商業地產的嶄新認知吧。
3、行業高質量發展的要求下,商業地產(寫字樓、產業園)行業展現了哪些未來十年的未來趨勢和未來生態?
我談三個點吧。
一是城市的趨勢,十四五開始了,北京的非首都職能優化雖然仍在持續,但是也進入了一個全新的階段,加速吸引全球范圍的優質資源,今年也成了人才凈流入城市排名第一,就是我們可以看得到的是,北京從優化土壤階段,已經到了快速播種深耕的階段,隨著更優質的資源和人才的流入,一定需要更好的載體與環境,這也是我們商業地產的首要任務,就是做好城市經濟發展的載體,并不斷的優化與創新。
二是產業的新生態,當下所要面對的一定是數字經濟和實體經濟并行后的產業結構變化,甚至包括北交所給資本通路和需求主體帶來的必然變化。我們本是是實體經濟的重要承載,那么對于數字經濟,我覺得能帶給我們的變化,絕對不僅僅是一些智慧生活場景的應用。一方面,新產業、新行業、新企業一定會快速涌現,那么對我們來說就是新訴求、新標準、新競爭,我們的硬件與軟件一定是需要跟得上的。另一方面,數字經濟如何真切的融入到商業地產,我覺得這個是我們必須要深入研究的一個必要課題。
三是人性化的產品主義,其實這個也是當下商業地產的主旋律,標準一定是越來越高的。
項目的建造標準會提升,不止于美觀更要向建造工藝、建造材料、園區設施要低碳成果;樓宇的配置標準會提升,不止于樓宇內可視化公區,更要向項目整體要效率和便利;物業的運營標準會提升,不止于服務流程的明細連貫,更要向細節要服務的溫度。這個溫度我覺得其實甚至比生態和智能更考驗我們商業地產人的功夫,它不局限于技術,比拼的是各企業的用心程度和行業研究的深度,不管是前期在項目的設計中加入了多少未來入駐企業的空間自由改造拼接空間,園區中加入了多少企業間互聯的節點廣場,在空間利用場景中進行了多少假設,對入駐個體的行動軌跡加入了多少思考,這些都是能夠體現在企業入駐后的舒適感中,并進而反饋到我們開發商、運營商的行業口碑中的。當然,就物業服務模塊也是一樣,對于服務人群的分類、需求的分解,以及安全隱患的排除,員工心情的關懷,每一處都是真功夫。所以,高質量的發展意味著我們商業地產人的工作素質和能力也要相應提升。所以,我個人也十分呼吁我們整個行業在工作中做到以人為本,積極擁抱變化。
來源:房訊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