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來20年,支撐中國經濟繁榮發展的“新基建”正在逐漸成為焦點,包括5G、人工智能、數據中心、工業互聯網等科技創新領域的基礎設施,都在成為經濟和社會視野中的“明星產業”。
在積極拓展新型基礎設施應用場景的“新基建”浪潮下,智慧城市、智慧園區、智慧交通……正在全國各地逐漸發展,為未來20年的城市發展,提供了全新的想象。
在上海徐匯濱江復星中心,復地產業發展集團正在推進“智慧化”建設。通過各類智能化的技術手段,徐匯濱江復星中心對不同業態、不同空間場景進行整合,將“單一”的智能生活上升到“全場景”的智慧生活,同時結合全球前沿科技,攜手消費者、商戶與運營者,共同打造多元、開放、交融、互動的沉浸式商業辦公智能化社區。
圖片
徐匯濱江復星中心過程效果圖
徐匯濱江復星中心,總建筑面積約22萬平方米,規劃建設項目主要包括三棟住宅、三棟辦公。作為復地重點打造的又一座“蜂巢”標桿作品,它遠眺浦東CBD,與前灘隔江相望,未來將成為又一座徐匯濱江的特色地標。復地在此打造的“特色”,是以智慧賦能,打造“高效節能商辦地標”和“智慧型生態健康辦公園區”。
打通壁壘
營造智慧商辦場景
為滿足消費者、商戶、物業管理者、商業社區、城市“B(商戶)+C(消費者)+G(管理部門)”端等受眾群體的不同需求,徐匯濱江復星中心正在搭建多維度的智能管理、分析、監控系統,以科技賦能與數字創新提升服務質量,通過實時定位系統、實時人流統計、停車管理系統、人臉識別系統、BIM智慧云平臺等細節,讓社區更便捷、更友好、更安全。
圖片
徐匯濱江復星中心過程效果圖
比如在商業客流管理方面,復地將通過“出入口-公區-店鋪”的全動線客流統計分析,智能識別和精確統計顧客數量,做流動方向和熱點分布分析,支撐精準運營,業態優化,同時打通實時定位與BIM技術,深度交互增加商業粘性。
可以說,徐匯濱江復星中心希望充分利用先進網絡通信技術,打通智慧商業各系統間的壁壘,實現一個智慧商業的生態系統。
以人為本
以科技賦能體驗
不管科技如何發展,智慧園區建設的核心依舊是“人”。對于入住園區的企業及個人,體驗無處不在,如何通過科技的力量提升客戶體驗感至關重要,也是復地在實踐中持續思考的命題。
圖片
徐匯濱江復星中心過程效果圖
在徐匯濱江復星中心,就有很多提升用戶體驗感的小細節,比如采用目的樓層預選的電梯控制系統與辦公樓大堂閘機聯動,實現智慧派梯,提高電梯通行效率與客戶到訪體驗。
備受關注的安防方面,則通過采用人臉識別或結合其他生物識別手段,在充分保護隱私的前提下,實現無感的園區安全防護,并通過打通安防系統與OA、訪客管理等系統的壁壘,實現真正的“無接觸安防設計“和高效的內外部人員管理方案。
萬物互聯互通的樓宇安防系統,還將在危險災害發生之時發揮重要作用。
比如,如果項目突發火情,可以智能定位災害發生部位、分析判斷火情,并根據嚴重程度自動啟動相應滅火設施,第一時間消除隱患。此外,能源管理平臺通過實時監管用水用電,電子裝置對線路管道做全天候保護,確保用能安全;在控制中心即可一屏掌控全局,高效調度,及時響應。
健康節能
實現高效辦公
機構調查報告顯示,疫情之下,企業對辦公空間的健康生態以及智能化管理有了更多要求,這也帶來了更多變革、挑戰和機遇。
從徐匯濱江復星中心來看,除了實現智能商業、辦公場景,提升人們的體驗感,還以科技為抓手,為健康節能的辦公園區打造加碼賦能。
圖片
徐匯濱江復星中心過程效果圖
徐匯濱江復星中心的住宅部分,由復創規劃建筑院自主設計,將被打造成為徐匯區首個超低能耗住宅建筑,預計每平方米的能源效率比傳統住宅高80%,未來入住的能源費用將是普通住宅能源費用的40% 左右。
圖片
徐匯濱江復星中心過程效果圖
而在商辦部分,復地通過在人們活動空間內設置大量傳感器、控制器、執行器,去模擬人體的功能感官和大腦,使得在無須人工干預的情況下,讓空氣環境像智慧生命體一樣“呼吸、感受和思考”;通過深層感受空間內活動人群的切身需求,在BA中加載的AI控制邏輯策略,自動調節空氣環境,合理優化配置能源,實現綠色健康空間環境打造。
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