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市場動態:
1月13日北京新房成交549套,1月累計成交3701套,環比上月增加37.38%,同比去年增加248.82%;二手房成交611套,1月累計成交4418套,環比上月減少23.17%,同比去年增加91.92%。
二、要聞簡析:
2020年樓市該怎么調?多地紛紛動作 或現樓市“小陽春”; 今年北京將重拳破解特定行業群體租房難題; 上周北京新房成交78億 8個限競房成交額均破
1、
2019年全年中央層面針對房地產市場調控明確表態或出臺相關政策的次數在48次左右,而2017年、2018年分別為9次、33次。中原地產數據中心數據顯示,2019年全國房地產調控次數高達620次,刷新歷史紀錄,2018年全年僅450次。2020年伊始,全國房地產調控暗流涌動。武漢、唐山、東莞、四川富順等地紛紛調整樓市政策。其中,既有稅費優惠、財政補貼、人才新政等刺激性措施,又有銷售監管、房屋限售等打壓和規范性手段。
2020年各地在推進房地產調控時的壓力會比較大。既要穩住房價、地價和市場預期,還不能出現價格明顯反彈,這需要一定的政策設計技巧。從貨幣政策和調控政策來看,2020年樓市走出“小陽春”的概率很大,但也不能對2020年的“小陽春”抱太高的期望值。畢竟,時過境遷,“房住不炒”的紅線不能碰。政策一定會鼓勵長期持有,打擊短期炒作。
2、
2020年北京政府工作報告中提到,將繼續在“房住不炒”基礎上,完成商品住宅土地入庫600公頃,建設籌集各類政策性住房4.5萬套。1月13日,市人大代表,市保障性住房建設投資中心黨委書記、總經理金焱向北京商報記者透露,今年北京還將加大力度挖掘住房存量,進而加大快遞員、環衛人員以及“三城一區”相關人才政策性租賃住房供給。去年12月召開的全國住房和城鄉建設工作會議上明確,今年將著眼保障住房剛需,比如,進一步規范發展公租房,強化對環衛、公交等行業困難群體的精準保障。而在此前6月,《國務院辦公廳關于促進家政服務業提質擴容的意見》中也明確,各地應將符合條件的家政從業人員納入公租房保障范圍,有條件的地方可集中配租,家政從業人員通過市場租房居住的,政府對符合條件的給予租賃補貼。
3、
2020年第二周,北京新建住宅成交額環比增長超6成。根據北京中原統計數據,上周(1月6日-1月12日)北京新建住宅市場(不包括回遷房,剔除共有產權房,含普通住宅+高端住宅+別墅)的總成交額約為78.16億元,環比前一周上漲約62%;總成交量為1412套,環比增加692套;成交均價約為52006元/平方米,環比有所下調。
上周北京別墅市場成交8億元,環比下跌約25%,別墅成交額約占新建住宅宗成交額的10%,份額環比下挫;成交71套,環比減少6套;成交均價約42022元/平方米,環比下跌10068元/平方米,跌幅較為明顯。
三、
房地產金融長效管理機制有助糾正“調控悖論”
日前央行召開2020年工作會議,首次在工作會議中提出了“加快建立房地產金融長效管理機制”。以房地產金融長效管理機制建設維護房地產市場平穩健康發展,關鍵是要處理好房地產市場防風險與促發展之間的關系,核心是基于房地產的投資和居住不同屬性,“有保有壓地”差別化對待房地產金融需求。
從國內外發展經驗來看,房地產行業對金融依賴程度很高,金融對房地產行業的過度影響將催生龐大的投資需求,導致房地產市場形成泡沫,甚而引發范圍更廣的金融和經濟危機。
在主要城市房價不斷突破“天際線”的背景下和“房住不炒”的政策主基調下,我國房地產金融政策持續收緊。比如,提高房地產開發貸款的條件,收緊銀行信貸資金進入房地產市場;對房地產信托進行“窗口指導”,收緊資金借助信托等渠道進入房地產項目;收緊個人住房貸款條件、額度、利率,并嚴控消費貸款、經營貸款、信用卡資金流入房地產市場;從嚴監管房地產企業發行股權、企業債券、境外融資等等。
來 源: 中國經濟網
編 輯:liu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