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冠肺炎疫情發生以來,為了防控疫情的蔓延,人民的社會生活發生了改變。新形勢下,疫情防控成為常態化工作,無接觸通行、無接觸服務成為新需求。
佩戴口罩、保持社交距離、體溫測量、身份登記等已成為進出許多公共場所的常規要求。與此同時,社區成為了外防輸入、內防反彈的重要防線。因此,這對社區管理提出新要求,智慧社區的建設得以加速發展。
用科學力量協助防控疫情
無接觸智能服務成剛需
疫情防控的新需求,催生了許多科技產品的得到廣泛應用。5G、大數據、AI人工智能等技術支持下的機器設備,加速走進了人民的日常生活,為人民的健康安全起到保駕護航的作用。疫情期間,可以經常看到有機器人在社區內運送物資、清潔環境;有紅外熱成像線測溫儀,讓過往行人進出的同時高效完成體溫檢測;還有智能問診系統讓人們在家就能看病,而這一切都是智慧社區的優勢體現。
目前,社區管理的科技化升級是疫情防控常態化形勢下的迫切需求。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中在社會治理方面,做出了“加強和創新市域社會治理,推進市域社會治理現代化”等戰略部署,這也對主動適應新發展階段、新發展理念、新發展格局提出了新要求。讓城市更聰明一些、更智慧一些,是推動城市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之路,“智治”成為社會治理現代化的重要標志。
“十三五”以來,我國創新驅動發展戰略深入推進,創新正在成為引領發展的第一動力。最新統計數據顯示,2019年,我國科技進步貢獻率達59.5%。黨的十九屆五中全中提出,“以推動高質量發展為主題,以深化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為主線”。作為科創大省,廣東企業積極響應國家號召,用科創技術去推動創新型國家建設。
新形勢下,廣東房地產企業實地集團在智慧人居生態布局上,也加速了科技產品在社區的應用。疫情發生時,實地集團積極響應疫情防控號召,充分發揮自身優勢,通過智慧技術打造了防控社區。為了照顧疫情期間居民的不便,包括進出小區、電梯、樓宇時,均采用了人臉識別,并配有紅外自動測溫。從小區門口至家中的“最后一公里”,還可搭乘無人駕駛通勤車。同時,該智慧社區還搭配了智能物流機器人和O2O智慧醫療門診提供遠程醫療服務等高科技便民體驗。
智慧社區通過技術的不斷迭代升級,除了能把用戶和社區管理者從繁雜的社區生活瑣事中解放出來。在萬物互聯下,能想用戶所想,實現問題的快速解決。無論是日常還是應急時期,都能發揮保障全社區的關鍵作用。
用技術加速智慧人居落地
廣東房企造就新場景
對于社區疫情的有效防控,需要最大限度減少人與人之間的線下交流與接觸,具有科技屬性的社區與傳統社區相比無疑更具優勢。目前,隨著萬物互聯的實現,與人工智能技術相結合,已經創造出更多元的應用場景,“智慧社區”服務于人民的日常生活就是最好的例子。
艾媒咨詢分析師認為,隨著5G臨時牌照發放和商用步伐的加快,中短期內將率先帶動AIoT產業技術進步和場景豐富,在帶動中國經濟產出、提供就業機會等方面將發揮重要作用。
根據艾媒咨詢《2019中國AIoT行業前沿應用及前景預判分析報告》顯示,人工智能技術(AI)與物聯網(IoT)在實際應用中的落地融合,可以細分為數據、連接、用戶、流程、可視化等五大類應用。AIoT技術未來將建構一種更高級形式的智能化生態體系。
12月1日,實地集團發布OTA智能社區,基于社區大腦SLS2.0,能讓社區和家庭的各類智能硬件、軟件、算法及解決方案通過OTA方式持續動態更新。相較于傳統的“智慧社區”,該社區實現了物物對話、設備聯動的跨場景體驗,還能進行自主學習進化,形成“數據-算法-服務”的正向閉環。
實地OTA智能社區率先實現了跨場景全域智能
據悉,OTA智能社區具備空間感知能力,出行、健康、消費、社交等社區場景用戶線下行為都會被數字化。當小區大門門禁識別到業主的車輛進入,即可聯動家庭內的控制中樞遠程開啟回家模式,室內燈光、空調、熱水器等進入預設模式,廚房里的機械臂也按設定模式開始煎牛扒;與此同時,小區大門門禁將聯動“通知”智能快遞柜及智能物流機器人,前往快遞柜取快遞,呼叫電梯上樓,到達業主所在樓層,隨后再呼叫如影及業主手機通知取貨……這些智能場景,都能在這個OTA智能社區實現。
“實地OTA智能社區集合了萬物互聯、主動感知、場景智能、服務協同。它能從軟硬件、算法和服務多方面持續進化,實現產品、體驗與AI的三大升級。”實地集團首席科學家兼技術工程院院長許振斌強調,實地首次把OTA技術應用到了人居領域,在智能家居、通勤、物流、安全、健康等方面都進行了軟硬件和服務的升級,突破了以前OTA只能軟件升級的局限,開啟了智能社區的新道路。
實地OTA智能社區引入了新的服務角色“伙伴”
用堅持創新的態度進行自我變革
為人民打造幸福居住地
對于此次實地將OTA理念運用到社區,不少行業人士都認為這是房產行業在創新道路上探索出的新結晶。有房產行業分析師就表示,“創新已經不再是科技企業的獨有的發展模式,創新已經成為各行各業都需要必備的能力,可無感升級的智慧社區就是在疫情下加速形成的新場景。”
特別是在信息化社會中,社會加速轉型,社區治理形勢日趨復雜,人民對公共服務產品的個性化需求程度不斷提高。在此背景下,智慧社區作為一種新型社區形態,不僅優化了基層社區治理結構,還為傳統的社區居民提供更好的社區服務。
與此同時,智慧社區的建設還擁有三個重要意義。一是城市建設方面。智慧城市等建設項目正在全國深入推進,智慧社區與智慧城市、城鎮化建設的步伐一致。智慧社區不僅是智慧城市的縮影,也是其建設項目落地的基礎。二是社區家庭方面。智慧社區以人民的幸福感為出發點,全面滿足居民的生存、發展和生活需要,給住戶帶來安心和方便。三是物業管理方面,面對傳統社區管理漏洞多,人工成本高,效率低,預警慢等問題,智慧社區可大幅度提高物業管理品質和總體高效率。
黨的十九屆五中全中就提出,“堅持創新在我國現代化建設全局中的核心地位,把科技自立自強作為國家發展的戰略支撐。”在實地看來,傳統的房地產企業不能再局限于傳統的買地蓋房模式,應該轉變企業思維與發展路線,堅持創新驅動的戰略指導,進行自我改革。
2019年中商產業研究院報告稱,未來十年,我國智慧社區建設將形成一個萬億級的市場規模。智慧社區的建設提高了城市居民生活幸福感,隨著城市精細化管理的推進,智慧社區正在迎來新的發展階段,將逐漸成為生活“必需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