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市疫情防控工作要下沉到社區。記者獲悉,海淀區緊緊圍繞“社區”工作,開展了一系列新嘗試。例如,為彌補社區力量不足,全區1300多家物業企業開始向社區報到,服從統一調配,全力配合社區開展防疫工作;為緩解居民買菜不便,海淀不少社區引入了便民蔬菜直通車,居民在家門口就能買到既便宜又新鮮的蔬菜、水果,甚至“宅在家”就能下單買菜;為妥善解決居民訴求,海淀區萬壽路街道特別開設社區“民情手機專線”,居民一個電話,社區馬上行動,民情專線成為居民的暖心寶和定心丸。
動員1300余家物業 配合社區開展疫情防控
社區是疫情防控工作的重點和基礎,北青報記者了解到,海淀區房管局將物業企業納入社區(村)防控工作體系,動員全區1300多家物業企業主動向社區報到,服從統一調配。同時,海淀區明確物業企業的疫情防控責任人和聯系人,全力配合所屬街道、社區開展防疫工作。
據了解,為快速落實物業在疫情防控中的任務,海淀區房管局總結出物業疫情防控“十字工作法”,明確“查、阻、報、告、消、封、記、幫、自、安”十個工作流程及具體任務。物業員工與社區干部、志愿者、安保人員等一同開展排查、值守登記、消毒清潔、宣傳引導等工作,堅守在社區檢查防控管理第一線。
為保證各物業企業、園區、商務樓宇管理單位和入住企業對防控要求的嚴格落實,海淀區房管局將疫情防控工作納入物業企業項目評價考核,并啟動24小時巡查督導,督促指導物業企業開展防控工作,確保物業企業在崗在位,及時發現問題、解決困難。
海淀區特別在原有物業信用評價考核標準的基礎上,增設疫情防控工作內容,累計權重為50分。包括信息報送情況設20分,防控值守情況設20分,疫情處置情況設10分(未發生疫情的得滿分)。對于防控工作開展特別突出的要額外加分,防控不力造成嚴重后果則要額外減分。
便民蔬菜直通車開進社區 居民“宅在家”就能下單
除了物業企業參與社區疫情防控,便民蔬菜直通車也開進了海淀多個社區,居民在家門口就能買到既便宜又新鮮的蔬菜、水果,甚至“宅在家”就能下單買菜,滿足居民日常生活所需。
在海淀區溫泉鎮太舟塢,每天有400斤有機蔬菜水果送進居民小區,這些蔬果是由太舟塢村股份經濟合作社利用自有“都市菜園”提供的,新鮮程度可達到“現摘現賣”的水平。據了解,疫情防控期間,該經濟合作社將300畝“都市菜園”共50個大棚的所有產出,全部平價提供給當地居民,每天上下午各送一次,解居民燃眉之急。“這么好的菜,平時去菜園采摘的價格都得是現在的兩倍,沒想到如今村里把菜送到家門口了,還便宜了這么多,真是太好了!”居民王大媽說,“不僅有新鮮的蔬菜,還有又大又甜的草莓,也比附近的超市要便宜。”
此外,在海淀區西三旗街道,已有10余個社區引入了蔬菜直通車,另有33家商超便利店、菜店恢復營業,保障了防控疫情期間的生活供給。
上地街道也有4處蔬菜直通車開始營業。上地街道市民活動中心負責人介紹,“針對目前暫時沒有蔬菜直通車進入的社區,我們聯系了地區企業中同集團,采取微信群或者手機APP商城下單等形式,由服務商將居民需要的菜品以市場價送至社區,上地地區免配送費,方便居民購菜。”
開設社區“民情專線” 居民訴求“有求必應”
疫情防控工作下沉到社區,居民有問題也需要社區“有求必應”、“接訴即辦”。日前,海淀區萬壽路街道為社區賦能,開設社區“民情手機專線”,通過樓門公告欄、入戶宣傳、線上傳播等多種方式公布專線號碼,24小時全天候接收群眾訴求,專門受理居民意見建議。
“喂,你好,請問是民情專線嗎,我想反映個情況,現在疫情嚴重,能否把小區里的電梯多消毒幾次,這樣我們出門更能安心些。”接到居民打來的電話后,海淀區萬壽路街道翠微北里社區居委會馬上聯系物業,經過溝通協調,電梯消毒頻次從每日兩次增加到了三次……截至2月4日,萬壽路街道已接到110多起群眾來電,有的是咨詢情況,有的是反映買菜不方便等問題,街道和社區一起落實解決。如今,民情專線已成為居民群眾的暖心寶和定心丸。此外,萬壽路街道依托各社區公眾號和微信群,建立“線上”訴求收集系統,廣泛收集居民訴求。這一系列舉措,都是暢通群眾訴求表達渠道為民排憂解難的基礎。
對于突發事件、不穩定因素以及可能造成群眾生命財產損失的訴求,要立即響應。北青報記者了解到,萬壽路街道向居民發放《民情暖心卡》,公示居民日常生活所需的水電氣熱等服務電話。對于水、電、氣、熱等群眾基本生活保障的訴求,要及時處置,并在24小時之內反饋情況;對于其他事項,按照事件輕重緩急,7天之內反饋情況;對于復雜疑難的合理訴求,要隨時公示辦理進程,并在15天之內反饋下一步工作措施。
來源:北京青年報
編輯:wangd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