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15日,湖北省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指揮部舉行第110場新聞發布會,省經信廳副廳長呂曉華介紹省政府辦公廳印發的《加快發展數字經濟培育新的經濟增長點的若干措施》(簡稱“數字經濟13條”)。發布會透露,今年湖北將新建5G基站5萬個以上,實現5G網絡武漢市城區室外全覆蓋,其他市州中心城區連續覆蓋,縣城及鄉鎮有重點覆蓋,重點場景室內覆蓋等“四個覆蓋”。
呂曉華介紹,我省擁有“芯屏端網”的產業優勢,同時還具備“頂級節點”的網絡優勢。去年國家工業互聯網頂級節點(DNS)落戶湖北、中部唯一,目前,在線運行的二級節點全國55個,有7個在我省。建成5G基站1.3萬個,武漢是全國互聯網骨干直聯點和全國首批5G商用示范城市,已具備了數字化發展的良好基礎和條件。
3年內國家級大數據試點企業30家
隨著線上經濟、無人經濟、到家經濟、宅經濟蓬勃發展,帶動大量穩定的就業,并催生出新就業形態。視頻會議、遠程醫療、云課堂、網上展會等 “不打烊”服務,在支撐復工復產、提振經濟等方面發揮了獨特作用。
呂曉華介紹,為了支持數字經濟快速發展,數字經濟13條指出實施5G萬站工程。今年新建5G基站5萬個以上,實現5G網絡武漢市城區室外全覆蓋,其他市州中心城區連續覆蓋,縣城及鄉鎮有重點覆蓋,重點場景室內覆蓋等“四個覆蓋”。
另外,實施大數據開發應用工程,以國家工業互聯網大數據分中心建設為契機,加快武鋼大數據IDC、騰龍數據中心、中金數谷等大數據項目建設,力爭3年內國家級大數據試點示范企業達到30家,人工智能和大數據產業規模超過1000億元。
實施萬企上云工程,打造“云行荊楚”企業上云品牌,力爭3年內全省建成較為完備的工業云平臺體系,培育國內領先的平臺服務商3-5家,再新增上云工業企業4萬家,打造150家上云標桿企業。
實施產業數字化改造工程。全面實施以數字化、網絡化、智能化、綠色化和安全化為特征的新一輪高水平技術改造,支持骨干企業建設工業互聯網內網,開展5G+工業互聯網應用,力爭3年內打造30家以上智能示范工廠。
每年2億元補貼投入基站建設
為支持新一代信息基礎設施建設(新基建),突出揚優勢。數字經濟13條主要采取資金獎補、政府專項債安排、供電補貼、新基建項目庫管理等方式。比如,在基站建設方面,省市縣財政按1:2:2比例每年安排2億元資金,連續3年對新建5G宏基站給予補貼;在工業互聯網建設方面,對獲評國家試點示范項目每個獎補50萬元,對省級平臺每個獎補50萬元等。
支持新一代信息技術發展(新技術),重在補短板。呂曉華指出,特別是支持攻克核心技術卡脖子難題,補齊工業軟件發展短板,培育數字經濟領軍企業。比如在工業軟件方面,對獲評國家級工業互聯網APP優秀解決方案的每個獎補30萬元,對省級工業APP典型應用案例每個獎補10萬元。在人工智能方面,揭榜掛帥國家級每個獎補100萬元、省級每個獎補50萬元。在大數據應用方面,對國家級試點示范項目每個獎補50萬元等等。
在引領信息消費的智能化、高端化、融合化發展方向,對獲批建設國家新型信息消費體驗館的企業事業單位予以100萬元運營補貼,對國家新型信息消費試點示范項目每個獎補50萬元,對全國新型信息消費大賽獲獎單位最高獎勵50萬元。
另外,對國家級5G+工業互聯網試驗工廠、對制造業雙創、制造業與互聯網融合、人工智能與實體經濟深度融合創新等領域的國家級試點示范項目每個獎勵50萬元。對國家兩化融合貫標企業每個獎補30萬元、省級萬企上云標桿企業每個獎補20萬元等等。
來 源:長江商報
編 輯:liu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