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我們談論房地產時,我們在談論什么?
“我們中長期的目標是要做第一,做第一是我們的理想,是我們的追求。這個理想不是我一個人的,是公司全體員工的,正是在這種理想的鼓舞下我們才創造了奇跡。”在2004年的博鰲21世紀房地產論壇上,一位“少壯派”地產商如此意氣風發地說。
2004年,“831大限”打開了中國房地產市場化的大門,房地產業的“黃金時代”正式開啟。當時,一批黑馬強勢殺出,攪動了行業的既有利益格局。也因此,前述言論引來包括王石在內的諸多大佬的凌厲反擊,譏諷與警告不斷襲來。一時間,臺上群雄圍剿,好不熱鬧。
面對大腕們對挑戰者的發難,很多中小企業鳴不平,一位在場嘉賓對這位“年輕”的地產商說,“我們期待你成功,為我們追求進步的中小企業做個榜樣。”
中國房地產業森嚴的江湖秩序和涌動的草根熱情,在那一刻顯露無疑。那也是個野心勃勃、群雄并起的時代,此后多年,挑戰與顛覆,合縱與連橫,崛起與沉淪,忠誠與背叛,故事不斷上演,構成了多彩的房地產世界。
這不是大佬們首次同臺,也不是最后一次。始于2001年的博鰲21世紀房地產論壇,如今已進入第20個年頭。這一業界最高規格的論壇,忠實記錄了行業變遷,從起步到繁榮、從狂熱到寂靜、從周期輪回到生死跌宕、從黃金時代到白銀時代。
壹
青銅時代
“30年前的時候,我就是西北農村一個放牛的小孩。”潘石屹說,“每天生產隊長給我一頭黃牛,給我一個比我身體還大的背簍,去的時候要把牛的肚子喂飽,還得割回去一大背簍的草。”
甘肅天水人潘石屹1995年創辦了SOHO中國,此后一路順風順水。進入新世紀后,房地產市場化改革不斷推進,市場持續向好,但SOHO中國一直保持低負債的穩健發展,一度不從銀行貸款。面對外界“不思進取”的評價,潘石屹在2004年的博鰲21世紀房地產論壇上首次吐露心聲。
“有了今天就像做夢一樣,所以賺了一個億是多,賺上1000萬我覺得也挺多,賺上100萬我也覺得是非常多的,這可能是我的一個心態吧。”
兒時的經歷或許能解釋潘石屹的謹慎。即便在資產負債率最高的2011年,SOHO中國的負債率也僅為61.1%,比許多依靠高負債來做規模的企業要穩健的多。
一個放牛娃站上時代潮頭的感覺,恐怕不難理解。在1998年房改文件正式發布后,房地產業開啟了市場化之路,面對洶涌的風潮,很多從業者不知所措。于是,一個供業內人士交流的平臺——博鰲21世紀房地產論壇于2011年應運而生。
潘石屹說,“我每年都參加兩個會,一個是這個會,就是21世紀經濟報道辦的會,因為這最早是跟21世紀經濟報道的朋友在一起辦這個會議,我們應該給中國的同行創造一個聚一聚、大家交流的機會……”
潘石屹的謹慎或許還與海南的創業經歷有關。上世紀80年代,海南出現房地產熱潮,吸引了大量投資者前往。此后,擊鼓傳花般的市場邏輯難以持續,加之宏觀調控政策的出臺,海南樓市泡沫在90年代初破滅。當時,不少人賠得血本無歸,但也有少數人在泡沫破滅之前及時抽身,其中就包括后來的“萬通六君子”。
在2001年的首屆博鰲21世紀房地產論壇上,“六君子”之中的潘石屹、馮侖曾經笑談這段經歷。
馮侖說,“在海口看見那些爛尾樓就像看到了初戀情人如今已經滿目瘡痍。而看見那些新起的樓盤,就像看到了初戀情人的女兒,猛的一看有點眼熟,仔細一看又不是。”
馮侖將海南比做其“濕身”(即“下海”)之地,“下海后,沒工資了,也不知道明天會怎樣,但心中充滿希望。”
這種希望并未持續太久,1992年,馮侖開始想退路。潘石屹回憶,“當時我們公司一共6個合伙人,4個人在海口的北方大廈開了一個會。馮侖說:‘海南的房子炒得有點過火了,形勢不妙,我們該收場了。北方地盤大,有發展空間,我們得去占個先。’”
后來,“六君子”北上發展,然后又分家,各自為戰。盡管起步很好,但“萬通六君子”都未能將公司真正做大。此后的市場狂飆突進,一批后起之秀迅速占領市場,成為房地產市場化改革的首批受益者。
有人說,經歷過急風驟雨般的海南樓市泡沫的人,都變得謹小慎微,以至于在真正的“黃金時代”到來時,沒能放開手腳。也有人說,房地產無義戰。
貳
泡沫與增長
中國房地產市場的發展,總是伴隨著各種危與機。2008年國際金融危機爆發,中國經濟以極強的韌性抵擋住沖擊,但包括房地產在內,很多行業仍然受到不小的影響。這一情況也令從業者更清醒地意識到,房地產不可能脫離各種內外環境而獨善其身,“黑天鵝”的陰影始終存在。
此前一年,時任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金融研究所副所長巴曙松在博鰲21世紀房地產論壇上做出了著名的警示:房地產泡沫來臨時,連豬都會飛。
與潘、馮等的穩健不同,2004年到2007年,房地產業頻頻上演“速度與激情”,一批開發商通過加杠桿迅速做大規模。但在巴曙松看來,危機的種子已經埋下。
“從6000多家房地產公司的平均負債率或者是160家上市的房地產公司的財務報表來看,大部分是超負荷運用杠桿,不太符合銀行嚴格的貸款政策,能夠獲得資金的只有一小部分。”巴曙松說,“他們還在飛。”
2008年的博鰲21世紀房地產論壇,主題是“地產相對論:緊縮與通脹下的多重變量”。“變量”一詞,準確地反映出當時市場的諸多不確定性,無論對于小企業,還是大型房企。
“我每年參加博鰲21世紀房地產論壇的時候,記憶中都是陽光燦爛的日子,今天早晨一看是陰天,有一點像當前的房地產形勢。”金地集團董事長凌克說。經過快速發展,當時金地已經躋身房企“第一軍團”,與萬科、保利、招商并稱為“萬保招金”。
當時的情況的確不容樂觀,一批小房企迅速倒下,部分大房企搖搖欲墜,很多人在觀望著,誰會變成第二個順馳?
但房地產業對中國經濟的貢獻日漸增長,令凌克或多或少有了些底氣。“房地產企業占銀行的貸款是20%左右,……一旦房地產行業進行深度的調整,銀行業的危機是很大的。”
隨后,“四萬億”投資中,有一部分間接流向房地產,行業終于從危機中解脫出來,并開啟一輪新的牛市。2009年的博鰲21世紀房地產論壇,凌克的心情好了很多,他在演講中說,在牛市中一定要抓住機會,“賺到你該賺的錢”。
如果說此前的多空對戰一直呈現拉鋸態勢,經此一役,中國樓市的“唱多派”開始明顯占據上風。雖然市場仍然會不時下行,但“周期論”的盛行仍然讓人相信,短暫的低迷過后,市場會迎來更好的增長。
從2009年開始,房地產市場又啟動了一輪快速發展,即便有“國十條”、“新五條”等諸多調控政策,但市場上行的大趨勢仍在延續。在此期間,又一批房企通過加杠桿實現快速發展,其中以閩系最為惹眼。
那幾年的博鰲論壇上,雖然憂患意識仍在,但行業的情緒仍然十分樂觀。2012年,時任星河灣副總裁梁上燕在論壇上說,“未來的房產10年是給中國的。”
但僅僅兩年后,市場就悄然邁過了供需總量的平衡點,這時有人開始意識到,“白銀時代”真的到來了。
叁
行業變奏曲
2014年和2015年,樓市低迷。博鰲論壇上,久違的多空大戰再度上演。這一次,唱空派有了更多的理論依據,比如,房地產市場供需總量已經平衡,未來將出現供大于求。
但后來的現實表明,房地產市場的運行邏輯,不是簡單的供需理論可以解釋的。2016年到2019年,樓市實現了近4年的高速增長。借助高周轉和高杠桿,房企的規模再度崛起,2019年已有超過30家房企邁入千億門檻,其中有4家房企的銷售規模超過5000億。
這還是在2016年多地啟動樓市調控,且政策趨于嚴厲化和常態化的條件下實現的。
邁入“白銀時代”的房地產業,運行邏輯變了嗎?
在2019年的博鰲21世紀房地產論壇上,全國房地產商會聯盟主席顧云昌表示,隨著樓市調控的常態化,房地產市場的運行周期正在拉長,傳統的周期論已經不合時宜。其中,以2016年“9.30新政”為起點的樓市調控,已經打破“三年一周期”的定律。
近幾年的博鰲21世紀房地產論壇,從業者越來越變得“謙虛謹慎、戒驕戒躁”。盡管銷售額屢創新高,但利潤率下滑、并購潮起的現實表明,這一波行情過后,樓市有可能面臨漫長的寒冬。
在去年的博鰲論壇上,新鷗鵬集團執行總裁李戰洪預測,未來10年,房地產市場將迎來血雨腥風,“每年淘汰6000家房企,最后只剩下3000家,不得不死。”
在“白銀時代”,公司的治理邏輯也在發生變化。隨著高周轉戰略被發揮到極致,房地產企業的管理模式,正從以往的粗放型變得精細化,從而適應更殘酷的市場競爭。
這一過程伴隨著管理層的迭代而實現。一些企業的指揮棒傳到了“二代”手中,但在更多的企業中,職業經理人迅速崛起,并成為行業的中流砥柱。與老一輩創始人的凌厲、灑脫、天馬行空不同,他們含蓄、務實、滴水不漏,確保公司像時鐘一樣精密運轉。
“在千億之后,規模一定是重要的,但一定不是最重要的。在這個階段,對融信來說,做強比做大更重要。”融信集團總裁、融信中國執行董事余麗娟說。余麗娟是地產圈首位“80后”女總裁,她就任總裁后的首次公開亮相,是在2019年的博鰲21世紀房地產論壇上。她的自信與干練,令人對新一代職業經理人有了更具象的了解。
從2011年開始,博鰲論壇就將行業的轉型與創新,作為一個探討的重點。但在調控趨于常態化、房企不得不“回歸基本盤”的情況下,多元化轉型談何容易。最近幾年,商業地產、特色小鎮、長租公寓、物業管理都曾是“風口”下的熱門話題,但時代的發展總是難以琢磨,這些業務要真正做大做強,恐怕還需時間的檢驗。
相比之下,存量賽道上正在誕生新的巨頭。貝殼找房、58同城等企業,已經連續多年出現在博鰲論壇上。他們既有著海量數據資源,又帶有濃厚的互聯網基因,除了存量市場外,他們也有望為整個行業注入新的生產力。
在“白銀時代”,購房者也變得愈加冷靜和從容。在2019年的博鰲論壇上,北京師范大學金融研究中心主任鐘偉的粉絲們依然熱情,但早年間觀眾對意見領袖的瘋狂追捧或無理謾罵,都已不復存在。逐漸失去投資屬性的房地產,正在回歸本質。
續寫當代史
歷史長河中的20年,不過是滄海一粟。但若回望中國房地產市場,20年的發展已令人有滄海桑田的感慨。
房地產不僅是一棟棟崛起的高樓和一串串枯燥的數據,還是中國城市化進程的最佳注腳。房地產不僅關聯著金融系統的安全和多個行業的景氣,還承載著萬千百姓的居住民生。從某種意義上說,博鰲21世紀房地產論壇持續20年的記錄和探討,已在無意中書寫了一部中國房地產的當代史。
時代滾滾,無暇駐足,但回望與反思仍有意義。
2020年8月8日,博鰲21世紀房地產論壇第20屆年會將在上海浦東嘉里大酒店召開,論壇主題為“穿越周期再出發:高質量增長的安全邏輯”。
過去20年,房地產與入世后的中國經濟一起成長。我們分享了房地產狂飚突進的紅利,也經歷了嚴厲調控后的陣痛。人類總是不斷地重復自己的錯誤,但歷史不會簡單地循環。人們總是以過去來觀照未來,但未來的降臨總是出人意外。
房地產站在新的起點再出發。借用中央提出的“新發展理念”和“高質量發展”這兩個要求,房地產也應摒棄過往速度規模至上的粗放增長模式,轉向追求高質量、有效率的增長,守住財務安全底線,平衡規模與利潤,回歸產品與服務。
市場運行有其大規律,房地產有其小周期。我們相信,中國房地產及其產業鏈仍有較長的發展時期。無論你過去跑得是快還是慢抑或是勻速,目前的中場戰事都需要重構組織、檢討資源,方可熨平波動,穿越周期,并最終贏得這場長跑。
加油吧,地產君。
來源:21世紀經濟報道
編輯:wangd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