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家企業都有自己的實際情況,是不是降價促銷,考慮的因素也完全不一樣,行業商會不該在其中搞強行“統一”。
近日,河南省房地產業商會發布題為《穩地產,不帶頭降價!河南房企掌門人發聲》的文章,針對“房企打折促銷”話題,河南一些房企表示降價促銷弊大于利。
文章對此結論,還提出了四點理由:第一,會使得已購房者的資產縮水,可能導致部分人出現過激維權行為,不利于社會穩定;第二,房價大起大落,對金融、建筑等相關行業都將造成巨大影響;第三,可能會造成一大批房企倒閉,進而導致爛尾樓不斷增加,還可能致使債務危機爆發;第四,消費者普遍存在買漲不買跌心理,即使降價,房企也難達到預期目標。
這四點理由,其實并無多少新意,置于“防止房價大起大落”的宏觀調控目標下,也未嘗沒有道理。但用來解釋“降價促銷弊大于利”,卻有偷換概念之嫌。
要知道,房企降價促銷,并不能與“房價大起大落”畫等號。它更像是以聳人聽聞的方式來綁架房企的微觀選擇。而一地行業商會召集當地“房地產第一方陣”的企業開閉門會議得出這樣的“共識”,也不無搞價格壟斷和操縱市場之嫌。
從企業角度來看,降價促銷“可能會造成一大批房企倒閉”的結論,未免有點“何不食肉糜”的意味。要知道,部分房企面對資金壓力,通過適當降價促銷方式來加速資金回籠,本是非常現實的選擇。在最新的“三道紅線”新規之下,這一點尤其如此,對一些房企來說效果也比較明顯。
所以,為房企的降價促銷一概扣上“對于整個行業發展弊大于利”的帽子,是不負責任的,也忽視了部分房企的真實壓力。
從消費端來看,拿“消費者普遍存在買漲不買跌心理,即使降價,房企也難達到預期目標”來論證“降價促銷弊大于利”也可謂自相矛盾。
首先,降價促銷能否達到預期目標,不妨交給房企自己去試探,果真如此,房企作為理性經濟人自然不會“撞南墻”,根本不用商會呼吁。其次,“買漲不買跌”心理確實存在,但對于剛需群體來說,降價促銷的誘惑力也不會小。
說到底,“穩地價、穩房價、穩預期”是宏觀調控所要實現的目標,至于具體的價格調整和促銷手段,只要不違背相關規定和法律,就應該讓房企自行決定。畢竟,每家企業都有自己的實際情況,是不是降價促銷,考慮的因素也完全不一樣,行業商會不該在其中搞強行“統一”。
另外要注意的一點是,行業協會呼吁企業抱團搞價格“對抗”,不無操縱市場之嫌,這種策略又能堅持多久,消費者是否買單,也得打上一個問號。事實上,從今年中央多次的房地產調控舉措來看,遏制房價大起大落,重點仍是要遏制部分熱點城市房價的過快上漲,而不是“不準降價”。
而宏觀調控越是趨緊,行業壓力越大,在微觀層面,只要符合政策規定,不違背公平競爭,就越應該讓房企有充分的自主選擇空間,讓市場規律發揮作用。統一要求“不帶頭降價”,不管它是來自政府還是來自行業商會,才是真正的“弊大于利”。
來 源:新華社
編 輯:liu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