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維護季末流動性平穩,近期中國人民銀行明顯加大了公開市場操作力度。據統計,本月截至9月28日,除9月15日外,央行均開展了逆回購操作。其中,除了常規的7天逆回購操作外,央行自9月18日還開啟了14天逆回購,8個工作日連續開展14天逆回購操作,金額累計達6200億元,操作利率均維持在2.35%水平。
東方金誠首席宏觀分析師王青表示,季末及長假時點臨近,資金面波動明顯加大。這主要是受銀行季末考核、節前取現需求增加、利率債發行節奏變化以及季末財政支出增加等多重因素影響,整體符合季節性規律。可以看到,近期央行通過“7+14”的逆回購操作搭配,明顯加大了公開市場操作力度,旨在引導資金面平穩跨季。
國信期貨相關人士認為,假期前銀行的流動性需求快速上升,正常的貨幣投放難以滿足市場需求,從而給市場帶來較大壓力。上周央行逆回購規模加大,快速緩解了短期貨幣需求壓力,隔夜Shibor(上海銀行間同業拆放利率)快速下行,中遠期利率也保持相對穩定態勢。
此外,央行也通過增量續作中期借貸便利(MLF)的方式來補充中長期流動性。9月MLF增量續作6000億元,凈增量為4000億元,MLF操作規模連續兩個月擴大。“MLF操作規模之所以連續兩個月擴大,主要原因在于受結構性存款大幅壓降影響,銀行中長期流動性壓力顯著擴大。”王青表示。
在“價”的調控上,央行還是著眼于穩定市場預期。9月15日MLF中標利率為2.95%,與7月份持平。5月份以來,貸款市場報價利率(LPR)已連續5個月保持不動。
中國民生銀行首席研究員溫彬表示,為維護市場預期穩定,繼續對實體經濟復蘇過程形成支撐,同時防范資金空轉套利或過量流動性進入房地產市場等領域,LPR保持不動符合預期。
不過,LPR不變并不意味實體企業融資成本不再下降。央行貨幣政策司司長孫國峰此前表示,LPR和貸款利率不是簡單的對應關系,隨著LPR改革推動貸款利率下降的潛力進一步釋放,預計后續企業貸款利率還會進一步下行。
數據顯示,今年前7個月金融部門已為市場主體減負8700多億元,其中降低利率減負4700億元。由于全年金融體系將向實體經濟讓利1.5萬億元,其中通過降低利率實現的讓利幅度要達到9300億元,這意味著后5個月還要繼續通過降低利率減負4600億元。
“商業銀行通過減少乃至取消收費、增加信用貸款從而減少抵押擔保環節等方式來讓利企業,這些最終都會帶動企業融資成本下行,進一步提高金融服務效率。”新網銀行首席研究員董希淼認為。
來源 :經濟日報
編 輯:chenho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