剛剛披露完前10個月銷售額的祥生控股集團收到了國際評級機構標普對其的“負面”展望報告。
11月3日,記者從標普發布的關于祥生控股集團的報告中發現,標普將祥生控股(集團)有限公司的發行人信用評級從“B”下調至“B-”,展望“負面”,與此同時,還將其美元票據的長期發行評級從“B-”下調至“CCC+”。
標普稱,祥生控股持續用現金償還到期債務的行為將妨礙該公司未來12個月的流動性。祥生控股將在未來一到兩年面臨更大的運營壓力,包括合同銷售額可能下降,以及中國收緊的抵押貸款政策導致的現金回收率放緩。與2021年第二季度相比,該公司的權益合同銷售額在2021年第三季度下降了60%,為146億元人民幣。此外,該公司9月份的銷售額進一步惡化,僅為34億元人民幣。
11月1日,祥生控股集團披露10月份的銷售額。
數據顯示,該公司10月份的綜合月銷售額約為40.82億元,合約建筑面積約271291平方米,平均合約售價約為15046元/平方米。截至10月末,祥生控股總計實現合約銷售額約683.63億元,合約建筑面積約為5037812平方米,平均合約售價約為13570元/平方米。
祥生控股還面臨著來自非銀行融資的還款壓力。
標普認為,祥生控股在再融資或者將其信托貸款展期方面將面臨困難。
截至6月30日,該公司有234億元的信托和其他融資,約占其債務的50%。在第三季度償還了30億-40億元的信托貸款和銀行貸款,這意味著其融資渠道可能會縮窄。標普稱,祥生控股利用手頭的現金償還債務,將減少其購買新土地或建設的資源。
在2021年半年報業績會上,祥生控股集團首席財務官談銘恒曾表示,公司目前的債務結構主要融資渠道為銀行、資本市場直接融資以及非銀融資。其中,銀行和資本市場直接融資占比38.1%和11.2%,總體來說比2020年底上升了3.8個百分點,其他融資占比50.7%,較2020年底下降了8.3個百分點。平均融資成本從2020年的9.1%下降到目前的8.6%。談銘恒稱,“未來也會積極拓展不同的融資渠道,降低非銀占比,延長債務期,控制融資成本。”
在合作項目參與方面,標普認為,如果祥生控股加大對合資項目的參與,可能會降低其從項目公司籌集資金的自主權。隨著這些項目的進展,如果祥生控股決定從少數股東權益合作伙伴手中回購股份,其現金水平可能會進一步收緊。
由于祥生控股在資本市場準入方面遇到限制,其融資渠道已經收窄。標普認為,該公司能否進入離岸資本市場存在很大的不確定性。這是考慮到該公司的美元債券價格的波動和目前的市場情緒有所影響。該公司很可能需要利用內部資源償還離岸到期債務。該公司的3億美元債券將于2022年1月到期,合計4億美元債券將于2022年6月和2023年8月到期。
標普估計,截至2021年6月底,祥生控股手頭有150億元人民幣可用現金。這將主要用于支付220億元人民幣的短期到期債務,并支撐其償還能力。
來源:澎湃新聞
編輯:wangd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