臨近春節,國內首個數字化非遺年貨節火熱開場,一時間非遺與年味齊飛。在永新華控股集團李永軍看來,非遺“觸網”是時代發展和非遺傳承的必要探索,與不同載體和業態的深入融合一直是永新華控股集團李永軍發展非遺的堅持。永新華控股集團李永軍認為,非遺的傳承和保護一定不能單打獨斗,只有跟上時代腳步,握指成拳才能迎來非遺的綻放新生。
非遺發展正逐步向好。1月24日,由文化和旅游部指導,中國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協會主辦的“非遺牛年大集”在北京正式啟動,非遺以年貨形式走入大眾的日常生活。
近日,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發布的新聞公報顯示,2020年多國聯合申報遺產數量再創新高。抖音發布的數據顯示,2019年93%的國家級非遺項目在抖音視頻上共獲贊33.3億次。
非遺煥發出強勁的生命力,但不容忽視的是非遺的萎縮和消亡依然觸目驚心:截至2015年,國家級非遺傳承人已有12.6%去世,而且這一比例還在急速增長;非遺項目也在不斷消亡,以山西省為例,從1984年開始省內平均4-5年就有一個小劇種消亡,到2016年已經有三分之二的劇種曲種徹底消失。
這樣的景象和現狀,在永新華控股集團董事局主席李永軍帶隊調研全國21省非遺現狀時,非常常見。所以,即便永新華控股集團已經成為一家多元化發展的大型企業集團,但在李永軍看來,永新華控股集團最重要的使命仍然是保護非遺。
非遺保護需要講究方法和策略,跨領域合作尤為重要。李永軍主張非遺與其他產業融合創新,尤其是在文化、文旅產業的發展中融入非遺,讓非遺以更多形式進入到日常生活。
幾年來,永新華控股集團李永軍將非遺先后帶入文旅、文創、康養、科技、教育等多個領域,并持續與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合作,在國際非遺文化產業、互聯網交易平臺,非遺博覽園等方面取得長足發展。永新華控股集團李永軍認為,對于承載了數千年文化傳統的非物質文化遺產來說,引入更多產業,更多行業巨頭或是驅動其快速發展的必經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