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初的一場“人事風波”,讓實地集團成了輿論的焦點。
先是有媒體報道稱“春節過后實地集團13名高管集體辭職”,不僅在言辭間營造了“大批管理層離職”的爆炸性“新聞”,甚至引發了高管換血、人事地震、經營危機等有些戲謔性質的故事性聯想。
實地集團則在第一時間發布了官方聲明,簡短的文字里包含了諸多有料的信息:報道涉及的前員工是在去年不同時間點離職,并非文中所稱春節后集中離職;大部分人員是被公司勸退,僅有兩人是因個人原因辭職……
到底是所謂的“人事地震”,還是正常的管理優化,前后兩份不同的說辭未免讓人有些云里霧里。不過,在找尋背后的真相之前需要思考兩個核心問題:
1、實地是一家什么樣的企業?
2、人事調整的核心誘因在哪?
不同于傳統房企,實地一直是“地產+科技”雙輪驅動的綜合性企業。
打一個比方的話,傳統地產巨頭就像是功能機時代的諾基亞和摩托羅拉,而實地集團的目標是成為地產界的蘋果。所以有別于拿地、建設、銷售的傳統邏輯,實地集團熱衷于打造爆款產品,并擅長為地產增加科技屬性。
比如對“智慧人居”的理解上,體量上尚未邁入“頭部陣營”的實地集團,卻常常扮演了“引路人”的角色。
2019年的時候,實地在重慶落地了國內首個全場景智慧社區。社區不再是鋼筋水泥堆砌的封閉式空間,通過統一智能家居、社區物流、配套商業服務、智能機器人等軟硬件的協同調度與數據互聯,打通了家居與戶外社區的智慧生活場景。
到了2020年末,實地再度刷新對智慧社區的定義,推出了首個OTA智能社區。社區和家庭的各類智能硬件、軟件、算法及服務都可以通過OTA方式持續升級更新,智慧社區徹底告別了“建成即落后”的尷尬局面,有了不斷迭代進化的生命力。
再比如“科技地產”的踐行中,大多數地產企業的選擇是外包合作,實地集團卻是名符其實的躬行者。
不少地產企業設立了研究院,但使命往往被聚焦于設計和行業分析。實地集團偏偏打造了技術工程院和用戶體驗研究院,前者實地智慧人居系統(SLS)的架構師,為智能家居系統和智慧社區提供技術上的支持;后者的職責是為用戶打造個性化的全場景智慧生活方式,避免智慧化成為缺少溫度的空中樓閣。
同時實地集團主辦的SEEDAWARD,在全球范圍內挖掘從生活痛點出發的創新項目,涵蓋智能硬件、生物醫療、航空航天、清潔能源等等,遠遠超出了一家房產企業的應有的使命范疇。
恰恰是實地集團橫跨科技與地產的特殊身份,對人才的需求不可避免地偏向復合型、多棲性,或許正是一些管理層被勸退的誘因。
再來審視那份被媒體熱議的“離職名單”,只需要簡單了解離職高管的個人履歷,便不難看到迷霧下的真相。
撇去一些區域負責人和中層管理人員被加之為“高管”頭銜,名單中可以歸屬“高管”級別的并不多,并不足以用“人事地震”來形容。而透過一些高管的職業經歷來看,個人履歷屬于典型的純地產背景。
正如萬科集團董事會主席郁亮的觀點:房地產業的“白銀時代”,土地紅利、金融紅利都在消失,管理紅利興起,行業將回歸成國民經濟中的一個普通行業,就像制造業一樣。在這一階段,企業將不再依靠杠桿,而是靠全面競爭能力獲取競爭優勢。
實地集團在人事上動刀的原因大抵也在于此,當傳統地產的紅利期逐漸結束,實地需要找到符合自身路徑和理念的掌舵者。
如果和地產圈的企業對比,實地集團頻繁的人事調整勢必會引發外界的討論和種種猜測,倘若以看待科技企業的角度丈量實地,對優秀人才的“挑剔”幾乎是科技企業尋找高級管理者的常態。
一向以技術派聞名的百度,自從2010年李一男卸任CTO后,職位空缺了長達近十年的時間,直到2019年才重新任命王海峰為百度CTO。
彼時百度已經從互聯網賽道全面轉向人工智能,而王海峰作為集AI技術平臺體系負責人、基礎技術體系負責人以及百度研究院院長為一身的掌權者,無疑是影響了百度過去十年技術方向,并將深度影響百度未來技術進展的“靈魂人物”。
即便是遠在大西洋對岸的谷歌,也常常出現人事調動的一幕,且往往發生在關系著谷歌創新力的新興業務方面。
僅僅是在2018年下半年,谷歌云COODiane、谷歌云副總裁Bogomil、谷歌云AI科學家李飛飛、谷歌云CEO黛安·格林等先后離職,彼時云計算領域的角逐賽激戰正酣,谷歌云的頻繁換帥顯然不是拍腦袋決定的結果。
個中原因并不難理解:不同于房地產的“穩”,科技企業的創新驅動和擁抱變化是一種常態,對于掌舵者的個人能力和戰略眼光有著更高的要求,需要的不僅僅是開疆擴土的能力,還有對行業前景的準確判斷和理解能力。
同樣的道理,房地產行業經過幾十年跑馬圈地式的增長,早已碰到了觸手可及的天花板,地產行業的數字化、智慧化轉型已經是不可逆的趨勢,場內的所有玩家都需要迎合新趨勢進行戰略調整。
何況實地集團科技地產路線的正確性早已被市場所驗證,并在某種程度上扮演了領頭羊的角色,人事調整背后所隱藏的或許是實地集團破舊立新,進而在智慧地產的新市場中加速超車的信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