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13日,“美好•共生•智未來”福州開發區智慧城市共建論壇在中國(福州)物聯網產業創新發展中心成功舉辦。本次論壇由福州開發區管理委員會、福建省物業管理協會、福州市物業管理協會指導,陽光城物業服務有限公司、物聯網產業創新發展中心聯合主辦。
論壇現場,來自星網銳捷等高新技術龍頭企業高管、行業協會代表、政府相關部門、生態合作伙伴以及廈門大學、福州大學、天津理工大學的專家學者等紛紛從智慧城市建設的角度出發,發表各自在數字化轉型和實踐創新方面的最新洞察和思考。
圖:福建電視臺知名主持人張寧
激發數字力量
智慧城市為物業行業發展帶來新機遇
福州市馬尾區政府副區長徐國珍為大會做致辭發言,他回顧了福州開發區的發展歷程,以及馬尾區近年來不斷發力智慧城市、城市大腦的建設所取得的成就,并希望同與會代表和各位專家一起,以本次論壇為橋梁紐帶,共建、共享、共贏,開創智慧城市發展的美好未來。
圖:福州市馬尾區政府副區長徐國珍致辭
陽光城物業及商業總裁徐輝作為主辦方代表在發言中認為:“目前推動新型數字城市建設和數字化創新已經成為重塑城市發展新優勢、構筑新型城市生態的重要戰略!彼瑫r指出,基于智慧城市在宏觀維度、技術革新和應用管理等三大層面的發展趨勢,為物業服務行業下一階段發展醞釀出新的機遇。企業可以結合自身優勢,在廣大的基層進行充分賦能,輔助決策,為城市管理提供數據以及智能應用。
圖:陽光城物業及商業總裁徐輝致辭
廈門大學信息學院副院長、博士生導師王程教授,福州大學數學與計算機科學學院的博士生導師於志勇教授,福建星網天合智能科技有限公司副總經理高如正等先后在論壇做精彩的主旨演講。并以圓桌論壇的形式共同探討推動福州開發區智慧城市建設的可行性建議,謀求地區高質量、智慧化發展。
圖:廈門大學信息學院副院長、博士生導師王程教授主旨演講
圖:福州大學數學與計算機科學學院博士生導師於志勇教授主旨演講
圖:福建星網天合智能科技有限公司副總經理高如正主旨演講
圖:打造福州開發區智慧城市圓桌對話
此外,本次論壇還帶來一批優質項目集中簽約。陽光城物業服務有限公司與福建星網天合智能科技有限公司、福州航旅酒店管理有限公司、寧德北大培文學校等達成戰略合作簽約,共同在智慧社區、智慧校園、智慧城市運營管理等諸多領域展開全面合作。
圖:陽光城物業服務有限公司與福建星網天合智能科技有限公司戰略簽約
圖:陽光城物業服務有限公司與福州航旅酒店管理有限公司、寧德北大培文學校戰略簽約
聚焦智慧物業
積極探索城市服務邊界
近年來,國家從政策層面持續鼓勵物業服務企業運用物聯網、云計算、大數據、區塊鏈和人工智能等先進技術提升物業智慧管理服務水平。這在很大程度上激發行業頭部企業紛紛積極投身智慧物業管理服務平臺建設,推進與城市政務服務一體化平臺對接。
截至目前,陽光城物業已布局全國超20省,近100座城市,通過AI賦能智慧安全接軌政府智慧城市。自主研發的智慧物業管理服務平臺以AI人工智能為基礎,從傳統安防的事后追溯升級到智慧安防的事中發現和事前告警及干預,在公共安全、突發公共衛生事件的應急管理方面,建立快速響應、精準治理的安全運行機制,該系統將納入政府智慧城市統一管理,整體提升園區安全。
圖:陽光城物業管家服務團隊風采展示
此外,憑借過往20多年的努力和沉淀,陽光城物業通過科技賦能,不斷加大在智慧物業運營方面的優勢。目前,公司已擁有近50人的研發團隊,獲得了智慧物業類15項計算機軟件著作權。全新上線的財務共享中心平臺高效整合了地產開發、物業管理、商業管理以及建筑等多個城市服務應用板塊,有效實現全流程打通,實現數據信息的自由流動和共享。
圖:陽光城物業智能機器人
構建共生平臺
讓全民共享智慧服務
除了促進“互聯網+政務服務”向城市精細化管理的各領域延伸,陽光城物業還整合產業鏈合作伙伴資源,積極打造“共生平臺”。平臺由原先的住宅社區服務逐步拓展接駁進城市運營服務體系,以“綠色智慧家服務體系”為核心,通過“品質微光”、“御管家”和“家文化”、“鹿鄰中心居家養老”等服務IP,向養老、托幼、家政、文化、健康等領域延伸,探索「物業服務+生活服務」模式,與業主、客戶、合作伙伴共建城市美好生活。
值得關注的是,在“物業服務+養老服務”方面,陽光城物業目前已經走在了行業創新實踐前列。在與全國規模最大保險集團之一的泰康保險達成戰略合作協議,雙方將在物業管理、資本市場等方面開展深入合作,相互賦能,共同完善社區居家養老服務,打造智慧物業平臺、嵌入式養老服務站、遠程醫療服務等業務模式,提供多元化增值服務,持續提高客戶滿意度、擴大行業影響力。
徐輝表示,在未來的發展中,陽光城物業將兼顧技術驅動和服務驅動,堅持從宏觀設計到微觀場景的落地,持續投入多業態的融合和資源的整合。同時,在政府部門主導下,陽光城物業“共生平臺”將攜手合作伙伴參與城市公建、醫院、學校、商業綜合體等多方面的全面管理服務,致力于成為可信賴的新物業服務平臺,實現“全民共建、全民共享”的美好愿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