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2日下午,江蘇省昆山市首次運用區塊鏈技術完成農村閑置住宅使用權流轉交易,永新村六如墩25號閑置住宅12年使用權被企業以18.69元/月/平方米的單價在江蘇省農村產權交易信息服務平臺上競得。依托省信息服務平臺,此筆交易信息直接上鏈存證,保證房源可信、交易真實、結果可溯。
這是繼江蘇在射陽縣探索農村土地線上全流程“不見面”交易、金湖縣探索“區塊鏈+農村產權交易+抵押貸款”服務后,農村產權交易領域的再創新。據了解,這也是全國首筆基于區塊鏈技術的閑置住宅使用權流轉。
通過將閑置住宅使用權“上鏈”流轉,破解了交易可信的難題,從而進一步盤活農村“沉睡”資產、擴大農戶財產收益權。“交易完成后,后續合同擬定、簽約這些都不用老百姓自己跑了,日后租金收入村里會直接全額分到‘戶主’手上,交易過程都看得到,群眾很放心!”淀山湖永新村村委會主任蔡順華說道。
合同簽訂后,這些農房將會被改造成為民宿,接待外地游客。昆山市農業農村局發展改革與資產管理科科長戴歡告訴記者,昆山毗鄰上海,進城務工或在外定居的人不在少數,村里一些農房處于閑置狀態,而每逢節假日,昆山鄉鎮又會成為“周邊游”的熱門選擇。民宿和農家樂的發展加速了閑置住宅升級改造的需求。
雖然需求量大,但是閑置住宅流轉糾紛問題一直存在。過去閑置住宅多是私下協商流轉,沒有規范的流轉程序和合同,對權籍信息和地籍信息難以確認,農房主人或第三方租客如違反合約,經常引發矛盾。此外,更因缺乏可證可信的交易信息,銀行無法提供后續的金融服務與保障,使得區域農房交易難以形成規模化流轉與產業化經營。
一方面是有需求的市場,另一方面又是難以流轉的閑置住宅。昆山市以承擔全國宅基地制度改革試點為契機,在淀山湖鎮六如墩村成立了專業合作社,村民將閑置住宅入股合作社并委托給社里,在江蘇省農村產權交易信息服務平臺進行流轉,依托區塊鏈技術,既規范了交易又實現了可信。
“這棟農房變成民宿后,將給農戶帶來每年5萬多元的穩定收益,還將額外獲得民宿項目年凈利潤的20%分紅。”蔡順華補充道。
據了解,該閑置住宅使用權流轉由昆山市農業農村局在省農業農村廳、省財政廳等指導下聯合打造,南京南大尚誠軟件有限公司和螞蟻鏈提供技術支持。
江蘇省農業農村廳農村合作經濟指導處處長張玉慶說:“昆山以承擔全國深化農村宅基地制度改革試點為契機,積極探索閑置住宅使用權流轉現實路徑,通過將閑置住宅在農村產權交易平臺上應用區塊鏈技術流轉,一方面可以規范流轉行為,減少交易糾紛;另一方面通過交易的信息和上鏈的數據,可引導更多的金融活水流向農村。”
記者了解到,目前昆山正在推進農房規范翻建工作,全市農房已翻建完成1.3萬余戶,接下來將持續推進宅基地確權頒證工作,明晰農戶的房屋所有權和宅基地使用權,為農村宅基地流轉、抵押等權能拓展提供基礎。
來 源: 科技日報
編 輯:liu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