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剛剛過去,這一年在“房住不炒”定位下,我國房地產調控政策不斷完善,房地產市場也出現一些新變化。12月10日,中央經濟工作會議要求,支持商品房市場更好滿足購房者的合理住房需求,因城施策促進房地產業良性循環和健康發展,再次釋放維穩信號。房子不是冰冷的建筑,而是溫暖的家。歲末年終,幸福里對2021年樓市十大熱點進行盤點,并聯合權威專家進行解讀,一起傾聽前行者的聲音,堅定前行之路。
一、防止以學區房名義炒作房價
2021年4月30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召開會議,首次提出“防止以學區房名義炒作房價”。此后多個城市陸續推出多項學區房管控措施,尤其是大城市,在多校劃片入學、生源均衡化、限制學區時限、排序入學、防止學區炒作等方面都有各類動作。
“防止以學區房名義炒作房價”是堅持“房住不炒”和推動住房回歸居住屬性的有力措施。對此,合碩機構首席分析師郭毅對幸福里表示,購買學區房的人中,炒房的人占比較少,更多的家庭購買學區房是基于子女就學的剛性需求。房子既是用來上學的,也是用來住的,本身就是一種剛需的體現,這跟“房住不炒”的基本原則是不背離的。
郭毅認為2021年部分城市一些熱門版塊的學區房價格上漲得過快,也脫離了房子原本的產品和地段的價值,所以造成了一些主管部門對于學區房的調控,希望房價能夠回歸到合理的狀態。
二、多地出臺二手房參考價
2021年,廣州、深圳、成都、西安等多個地方出臺了二手房參考價,對成交量產生了直接影響。
對此,多位專家認為二手房參考價對市場影響較大。空·白研究院創始人楊現領指出二手房參考價本身就不是一個長期政策,是在房價壓力較大的時候一個應急政策。他認為,二手房參考價不會讓市場長期低迷,但會影響預期,比如目前深圳一些二手房成交價都已經接近參考價甚至低于參考價。
知名財經評論員劉曉博認為,二手房參考價政策對于穩定房價預期有較好作用,比如深圳。但此類政策執行起來也分不同程度,有的城市直接與信貸掛鉤,有的城市僅僅是出臺參考價作為指導。
三、中央經濟工作會議再提“房住不炒”
12月10日閉幕的中央經濟工作會議重申“要堅持房子是用來住的、不是用來炒的定位”,強調推進保障性住房建設,支持商品房市場更好滿足購房者的合理住房需求,因城施策促進房地產業良性循環和健康發展。
繼2016年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戰略性地以“房子是用來住的、不是用來炒的”重新定位了中國房地產市場之后,這是中央經濟工作會議再次強調“房住不炒”。
對此,北京麥田房產市場分析師趙紅娟表示,“房住不炒”是房地產調控的基本方針,“房住不炒”定位已成為社會共識,住房交易越來越回歸居住屬性和住房品質。
四、央行降準、降息
1月20日,中國人民銀行授權全國銀行間同業拆借中心公布,貸款市場報價利率(LPR)為:1年期LPR為3.7%,此前為3.8%,這是連續第二個月下調;5年期以上LPR為4.6%,此前為4.65%,這是連續20個月維持不變后的首次調整。
對于降息,億翰智庫華北院院長許素昌表示,整體來說,降息一定是經濟發展的需要,而不是行業發展的需要,大范圍降息更應該是從整個國民經濟發展的角度出發,如果說站在房地產行業來看,降息更多影響的是居民的購買意愿。
五、努力實現全體人民“住有所居”
8月31日下午,國務院新聞辦公室舉行了“努力實現全體人民住有所居”新聞發布會,此次會議宣布我國建成了世界上最大住房保障體系。會議指出要堅持房子是用來住的、不是用來炒的定位,加快建立多主體供給、多渠道保障、租購并舉的住房制度,穩妥實施房地產長效機制,穩地價、穩房價、穩預期,促進房地產市場平穩健康發展。
趙紅娟表示,實現全體人民“住有所居”是發展房地產市場的重要使命,住房市場體系和住房保障體系共同發力,當前對市場來說還要保障剛性住房需求,滿足合理的改善性住房需求。
六、房地產稅改革試點
10月23日,第十三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第三十一次會議決定:授權國務院在部分地區開展房地產稅改革試點工作。
景暉智庫首席經濟學家胡景暉表示,一旦房地產稅落地,未來像限購這類行政管控手段可能會逐步取消,另外交易環節的稅也可能會變少,因為當持有環節加稅的時候,交易環節會減稅。
七、多地推購房補貼
2021年,多個城市出臺購房補貼鼓勵買房,包括呼和浩特、荊門、衡陽、開封、南寧、保定、南通等地。
對此,胡景暉認為,購房補貼是吸引人才和滿足特定需要人群住房需求的一種舉措。吸引人才本質還是要吸納產業,有了產業就有人來就業,人口才能多起來。一些人口流失城市要與區域經濟發展的龍頭城市協調,努力成為區域經濟發展龍頭城市的有效組成部分。
八、鼓勵子女與父母就近居住
11月24日《中共中央國務院關于加強新時代老齡工作的意見》發布,鼓勵成年子女與老年父母就近居住或共同生活。
對此,郭毅認為,這種倡導是好的,但落地過程中還要不斷解決一些問題:比如房價和購買力等等。房子周邊的一些配套資源能不能滿足父母日常的購物、運動以及醫療的需求。再比如,同一社區,父母居住的房產是不是能夠進行適老化改造。
九、公積金一體化
2021年,京津冀,長三角、成渝、膠東經濟圈、大南昌都市圈、長江中游城市群等區域都在積極推進公積金的異地轉移接續、互認互貸工作。
趙紅娟表示,這些舉措,將有利于促進人才流動、產業布局,推動中心城市帶動周邊衛星城協同發展,將一體化發展真正落到實處。
中國企業資本聯盟副理事長柏文喜表示如何完善當前的公積金體系,讓公積金成為實現社會公平與住房保障的重要助力工具,是公積金改革應有的題中之義。2021年很多區域都提出公積金一體化,這個可以擴大對購房者的支持范圍與支持面,從市場端整體而言這一舉措是有利于購房人的。
十、支持三孩住房配套
8月25日,國務院常務會議明確要完善三孩生育政策配套支持措施,住房配套方面提出需加強住房等支持政策,多措并舉減輕家庭生育、養育、教育負擔。
楊現領表示,三孩政策對樓市影響有限,但人口結構的變化會對樓市產生影響。人口結構的變化非常快,現在單身獨居人口越來越多,這些人群也都有買房需求。另外伴隨人口老齡化,一些老人會把原來的房子賣掉,去買更適合養老的房子,這些老年人的購買力很強,也會形成未來房地產的購買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