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兩年來,房地產信貸呈持續收緊狀態,嚴監管下,銀行審查不嚴及涉房資金違規流入房地產現象依然屢禁不止。近日,一些城市銀行資金違規流入房地產領域及開發貸資金管理不到位等事件再起波瀾。
信貸違規流入樓市 多家銀行被罰
一天之內,寧波銀保監局連發三張銀行資金涉房監管不到位罰單,直指信貸資金、個人經營貸違規流入房地產等問題。
4月23日,根據銀保監會網站消息,寧波奉化羅蒙村鎮銀行有限責任公司因貸款調查審查不盡職、貸款資金用途管控不嚴,貸款風險分類管理不合規,個人經營性貸款違規流入房地產市場,被處罰款人民幣90萬元。
東亞銀行(中國)有限公司寧波分行因貸后管理不盡職、房地產開發貸款資金被挪用予以罰款30萬元。
同是這一天,還有一張中國建設銀行股份有限公司寧波市分行的260萬元大額罰單,原因是房地產開發貸款支用審核不嚴,未按工程實際進度發放開發貸款,信貸資金違規流入房地產領域,貸前調查不盡職、貸款資金被挪用,保險代理業務管理不規范,監管統計數據不準確。
實際上,四月以來,寧波多家銀行都先后因信貸資金違規流入房地產被罰,4月18日,中信銀行寧波分行因貸款調查審查不盡職、信貸資金違規流入房地產領域等五項案由被罰款340萬元。寧波銀行因信貸資金違規流入房地產領域、違規向土地儲備項目提供融資、非標投資業務資金支用審核不到位、房地產貸款授信管理不到位等罰款220萬元。
不僅僅是寧波,據統計,進入四月,銀保監局已對廣西玉林、云南昌寧、江蘇宿遷、黑龍江等省市先后因信貸資金、個人經營貸違規流入房地產,違反國家房地產宏觀調控政策等管控不嚴的銀行密集開出罰單。
監管圍剿層層加碼
圍剿資金違規流入樓市是收緊房地產錢袋子的一個重要舉措。2020年底開始,從銀保監局到各地市都密集出臺相關政策嚴堵這一漏洞。
2020年最后一天,人民銀行和銀保監會劃定房貸紅線,要求銀行控制房貸規模,從村鎮銀行到大型銀行,個人住房貸款的占比上限必須控制在7.5%到32.5%以內。
次年3月26日,中國銀保監會、住房和城鄉建設部和中國人民銀行重拳出擊,聯合發布《關于防止經營用途貸款違規流入房地產領域的通知》,其中指出,銀行業金融機構要切實加強經營用途貸款“三查”,落實好各項授信審批要求,不得向無實際經營的空殼企業發放經營用途貸款。加強借款人資質核查,對工商注冊、企業經營、納稅情況等各類信息進行交叉驗證,不得以企業證明材料代替實質性審核。
明確要求各銀保監局、地方住建部門、央行分支機構聯合開展一次經營用途貸款違規流入房地產問題專項排查,于2021年5月31日前完成排查工作。
這一年7月,銀保監會召開全系統2021年年中工作座談會提出,嚴格執行“三線四檔”和房地產貸款集中度要求,重申防止銀行保險資金繞道違規流入房地產市場。
隨后,天津、安徽、上海等多地銀保監局在年中工作座談會上都提出要嚴格執行房地產貸款集中度管理、防止銀行保險資金繞道違規流入房地產市場等工作部署。
從此,一場圍堵銀行資金違規流入房地產的監管風暴,迅速席卷整個行業內貸款中介、銀子銀行、炒房客等各個層面。
部分銀行缺乏底線思維
如此密集的監管下,銀行信貸資金依然在悄然地違規進入房地產市場,易居研究院智庫中心研究總監嚴躍進表示,與銀行進行合作的中介、金融公司等違規操作,銀行并沒有加強規范。一些銀行“房住不炒”意識不強,只從自身利益出發,只負責發貸,并不關心貸款用途。
廣東省住房政策研究中心首席研究員李宇嘉認為,銀行資金違規流入房地產一直都是金融監管部門嚴厲禁止并實施的差別化住房信貸政策。一方面,樓市上漲預期會引導很多人去投資買方、炒房,所以勢必就會加杠桿,這就容易造成資金違規。另一方面,對于一些合理的購房需求,由于首付款不足,一些人會在開發商或中介機構的慫恿下,會利用一些其他渠道資金造成違規出現。
業內人士普遍表示,冰凍三尺非一日之寒,隨著金融監管精度和密度的提高,監管的視線終究會遍布到各個隱秘的角落,違規資金進入樓市的操作也一定會在久久為功的長期實踐中得到遏制。
來 源:中國網
編 輯:liu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