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按照財政部、住房和城鄉建設部統一部署,重慶市以中央財政支持住房租賃市場發展試點為契機,克服市場起步晚、發展基礎弱和疫情影響,通過統籌制度建設、房源籌集、資金使用、企業培育、平臺建設,使全市住房租賃制度體系初步構建、市場主體積極性顯著提高、住房租賃項目加速落地、財政獎補資金效益得到有效發揮。
以榮昌區為例,自2020年8月啟動試點工作以來,已開工項目6個,共籌集租賃房源3500余套、21萬平方米,獲得財政獎補資金2.01億元,極大地帶動了市場主體積極性,較好地解決了當地新市民、青年人住房難題。
全力推動下好“先手棋”
精準定位。結合所處區位和發展定位,榮昌區把租賃住房作為吸引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人才近悅遠來的戰略舉措,作為服務區域企業發展、營造良好營商環境的重大工程,作為解決低收入群體住房困難的民生項目,搶抓機遇,大力推動。
精心組織。構建“區委常委和副區長帶頭抓、區相關部門搭建專班”機制,定期專題研究租賃住房工作。
精細服務。通過多種方式向房地產開發企業、租賃企業、經紀機構宣傳租賃政策,開展一對一對接聯系、點對點上門服務。
全域整合打造“好環境”
變“壓力”為“動力”。充分調動國企的積極性,發揮引領帶動作用,將區屬國企參與住房租賃建設作為經營業績考核的重要指標。兩個國企共投入資金6.91億元,新建租賃住房房源1995套、13.49萬平方米,改建改造租賃住房房源755套、4.19萬平方米,成為住房租賃市場的“先行軍”。
變“存量”為“增量”。結合園區企業眾多、人才集聚、周邊租房需求旺盛的特點,撬動企業存量閑置資源,按比例配套建設租賃住房。支持園區企業開發長租公寓項目兩期,共投資4.2億元,籌集租賃住房房源1533套、8.8萬平方米。這既為園區職工解決了住宿難題,又為園區企業節約投資約30%,實現“雙贏”。
變“睡錢”為“活錢”。為充分發揮財政資金效益、切實解決租賃企業資金緊張問題,在保證資金安全的前提下,積極探索補助資金預撥制度,新建項目可按樓棟封頂進度申報補助資金,目前已撥付企業7313萬元。
全程服務構建“生態圈”
“差異化”有效供給。在房屋設施設備上,水電氣、家具家電一應俱全,實現拎包入住;在周邊設施配套上,緊密銜接商業、文娛、醫療、教育、超市、餐飲等,方便日常生活;在出租群體中,既面向社會人員,又面向高層次人才、園區異地員工和應屆大學畢業生,滿足多樣化需求。
“智能化”實時保障。運用互聯網、大數據手段,依托“重慶市住房租賃監管服務平臺”,開展長租公寓管理系統設計研發,提供全方位動態監管服務,提高市場運行監測能力。
“一體化”監管服務。嚴格管理入庫項目,督促企業按計劃推進,定期進行動態檢查和綜合評估,確保工程質量和進度。嚴格監管,重點核查項目持續運營條件、投資運營主體變更、項目用途改變等情況,促進住房租賃市場平穩健康發展。
下一步,重慶市將繼續加大項目推進力度,加快資金使用進度,推動住房租賃市場良性循環和健康發展。一是加快項目落地,實行清單化、項目化管理,以項目為抓手,對項目實施情況進行清理,細化任務、分類建立臺賬,倒排工期、打表推進;二是管好用好資金,繼續落實好資金預撥制度,按節點及時將獎補資金撥付到位,切實發揮獎補資金作用;三是規范市場秩序,持續開展專項治理,對違法違規行為,發現一起、查處一起、曝光一起,形成嚴管高壓態勢,切實維護群眾合法權益,確保住房租賃市場發展平穩有序。
來源:中國建設新聞網
編輯:wangd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