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城市發展邁入存量更新時代,土地資源短缺下,盤活存量資源成為如今城市可持續發展中的新命題。在北京,一個個“金隅”的故事正在發生。
中關村大街出發駕車30分鐘,在綠水青山的門頭溝,昔日用來生產水泵的老舊廠房已搖身一變,成為聚集了一批前沿人工智能企業的中關村(京西)人工智能科技園。幾天前,一場AI新勢力的競逐在這里上演,特種車輛無人駕駛、AI傳染病篩查診斷、可信生物特征識別等32個優秀的AI項目在此一競高下。在人工智能這個科技創新的“超級風口”之下,中關村(京西)人工智能科技園已經成為了京西布局人工智能產業、培育產業生態的重要載體。
不僅是金隅智造工場、中關村(京西)人工智能科技園,北京近幾年先后支持和推動首鋼老工業區、中關村大街、中關村航星園等區域升級改造,最大限度開發存量資源。市科委、中關村管委會等相關部門積極發揮政府部門政策引導服務作用,鼓勵社會資本采取自主轉型、租賃改造、合作開發等模式,積極參與存量資源盤活改造,承接企業創新、產業發展。
以石景山新首鋼高端產業綜合服務區為例,建設了中關村科幻產業創新中心,開展人工智能相關示范場景應用,引入當紅齊天、騰訊科技、亞太文融等創新性企業,打造虛擬現實產業生態。建設國家冬季運動訓練中心等涉奧場館,國際人才社區核心區、城市織補工場等城市功能補充區域,逐步實現8.63平方公里區域的整體轉型。
“十三五”時期,市科委、中關村管委會累計支持盤活存量資源、建設高品質載體項目56個,支持資金超1.4億元,釋放高精尖產業空間150萬平方米。
盤活存量空間,激發產業新機。2022年,《中關村國家自主創新示范區促進園區高質量發展支持資金管理辦法(試行)》印發,將提升改造存量空間作為支持方向之一,加大資金支持力度,加大政策宣傳力度,積極引導社會主體盤活存量空間,打造集中連片的科技產業園區。
市科委、中關村管委會相關負責人介紹,為加快建設世界領先的科技園區,中關村示范區將大力推動原始創新,積極培育企業等創新主體,不斷優化創新創業生態,著力構建高精尖產業生態,努力做好體制改革的“實驗田”、原始創新的“策源地”、自主創新的“主陣地”、科技創新的“出發地”。
來源:北京日報
編輯:wangd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