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不少北京老小區的居民會發現小區中突然增加了不少“適老”設施:樓道的走廊里裝上了醒目的黃色連續扶手、感應夜燈,甚至等來了加裝電梯、家庭居室適老化改造等好消息。國家今年大力推進的老舊小區改造工作,北京正在加速落地。
今年7月20日,國務院辦公廳公布《關于全面推進城鎮老舊小區改造工作的指導意見》, 指出到“十四五”期末,也就是2025年之前,力爭基本完成2000年底前建成的需改造城鎮老舊小區改造任務。
值得關注的是,國家層面提出的老舊小區改造內容主要包括水電線路以及光纖配套,有條件的加裝電梯、配建停車場等。北京的老舊小區中,常住老年人占據了相當高的比例,因此改造過程中,適老設施及服務也成了“主角”,讓老人在小區中老有所樂、老有所養,成為北京市老舊小區改造的一大方向。
首先是硬件方面,除了抗震加固、節能改造、樓體清洗粉刷和線纜規整等常規改造內容外,加裝電梯作為“自選項目”成為了北京市老舊小區改造中“應推盡推”的項目。在2016年8月,《北京市2016年既有多層住宅增設電梯試點工作方案》出臺后,明確了加裝電梯財政補貼政策,電梯加裝開始全面加速。以通州區為例,近年來,老舊小區綜合整治推出“菜單式”服務,加裝電梯作為自選類項目,業主在同意承擔相應責任和費用的前提下,可自己選擇是否實施。
“現在出門方便多了,心里特別高興。”家住通州區怡樂園小區的段先生今年88歲,他和老伴因為腿腳不方便,以前幾乎不怎么出門。裝了電梯后,現在每天下午5點左右都會下樓到廣場坐一會兒。
始建于上世紀60年代的怡樂園小區,現產權管理單位為首開房地集團,是典型的國資系統內老舊小區,老年居民占比高達70%左右,上下樓成為影響生活質量的關鍵之一。2020年1月19日春節前夕,怡樂園小區11部加裝電梯投入使用,成為通州區首次實現整棟樓所有單元門加裝電梯的小區。目前,通州共批準建設加裝電梯62部,其中17部加裝電梯投入使用,10部正在施工,另有35部正處于施工圖審查階段。
硬件改造還從“室外”延伸到了“室內”。雙榆樹南里二社區作為北京市首個老舊小區適老化改造試點,為99戶80歲以上老人和重度失能老人家庭進行了家庭居室適老化改造。改造內容包括防滑墊、感應夜燈、扶手、洗澡椅等方便老人自理的貼心設備,以及智能設備進家,從而實現老人就寢、習慣化動作、如廁、洗浴等數據實時監測。如有異常,醫護人員和親屬均可第一時間獲悉。此外,后臺還設立了24小時監控管理中心,老人在家發生意外時可以進行一鍵呼叫,工作人員也會第一時間趕到現場提供救助。
有了硬件支撐,老舊小區改造將更多的目光放在了老年人的日常生活所需。“一到周末我就帶著孫子來看電影,大家在一起特別熱鬧。”張先生住在大興區清源街道的棗園社區,每周六、周日的晚上六點,社區中間的廣場開始播放露天電影,吸引了不少居民圍觀。老年人們在一起懷舊,孩子們覺得新鮮有趣,“隔代人”也能找到共同的樂趣,其樂融融。
棗園社區是一個修建于1994年、擁有51棟樓的大型社區,2019年啟動立項改造。重點改造內容是在環境設施提升基礎上,為居民打造種類更多、功能更全的服務業態和區域。棗園社區居委會相關負責人介紹,社區針對不同年齡層的需求,采取了劃分年齡區域的形式,將原本堆放雜物的空地重新進行規劃成不同功能的公共服務空間,其中,針對老年人提供醫務理發、醫療、主食廚房、菜站等設施和服務。
來 源: 北京青年報
編 輯:liu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