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市委十二屆十五次全會提出,把城市副中心打造成京津冀協同發展的“橋頭堡”,推動與北三縣一體化聯動發展。記者昨天從城市副中心管委會獲悉,正在起草的城市副中心“十四五”規劃與廊坊市北三縣等地的規劃緊密對接,共同推進交通、生態、公共服務、產業聯動等方面的協同發展。這在城市副中心五年規劃編制史上還是首次。
11月20日,城市副中心管委會的會議室里正舉辦一次緊張高效的對接會。副中心、廊坊市北三縣的規劃編制團隊齊聚一堂,迅速落實前一天北京市主要領導與河北黨政代表團座談的精神。自今年初副中心“十四五”規劃起草以來,像這樣的對接會已開過多次。哪怕是在疫情防控最吃緊的時候,編制團隊也以視頻會議等方式保持緊密聯絡。對接方式靈活多樣,如座談、研討、考察、視頻連線……碰到難啃的“硬骨頭”,更是多方合力攻堅。對接層級廣泛而深刻,省市、區縣、委辦局等各層級均建立了對接。
“把副中心打造成京津冀協同發展的‘橋頭堡’,僅靠通州區的空間和資源承載力顯得捉襟見肘,必須把廊坊市三河、大廠、香河三縣當作重要腹地,為副中心提供廣闊空間去開展交通、產業、生態、公共服務的布局。”副中心管委會發展改革局局長張艷林說。
共識在頻繁的溝通中逐步建立。就拿備受期盼的軌道交通平谷線(M22線)來說,其規劃線路西起東大橋,向東至城市副中心,經河北省燕郊鎮,終點在平谷區。地鐵建設本就牽涉多方、耗資巨大,M22線又在京冀之間來回穿行,因此勢必要多地緊密協同,才有可能在規劃建設、投資模式、成本分擔、利益分享、運營模式等環節達成一致。一次次規劃對接會,有力推動了這條軌道交通線的落地。今年4月,平谷線全線取得了近期實施規劃方案批復,一項項前期工作都在加速推進。
編制團隊還充分傾聽了北三縣居民的心聲。團隊面向公眾開展問卷調查,在近1.8萬份有效問卷中,有24.93%的人住在除通州區之外的京津冀都市圈。他們熱切表達了期盼:在交通、醫療、產業等方面,希望加強副中心與北三縣的聯絡。這些建議迅速送到了編制團隊案頭,并得到了高度重視。
“要讓多方共同獲益——副中心有了更廣闊的發展空間,北三縣居民也能共享發展紅利。”副中心管委會相關負責人說,雙方對接后,初步梳理出“十四五”時期副中心的重大項目清單。
——交通一體化。副中心交通樞紐將在“十四五”期間投入使用;平谷線、京唐(濱)城際等軌道交通延伸至北三縣;推動實現北運河互聯互通,推進一批跨區域道路建設,加速交通服務同城化,共建區域快速公交走廊,保障北三縣群眾快速通勤和出行便利。
——生態大保護。協同建設潮白河生態綠帶,讓群眾共享藍綠交織的生態空間;共同實施北運河綜合治理工程,完善跨流域河流水環境治理聯席會議制度;深化區域污染聯防聯控。
——公共服務布局延伸。加強教育合作,支持優質學前教育、中小學與北三縣開展跨區域合作辦學;統籌布局優質醫療資源覆蓋范圍,引導北京優質養老資源向北三縣延伸;推動跨區域實現職住平衡,就業與居住空間的匹配融合。
——產業聯動發展。推動共建產業園區項目,構建區域協同的產業鏈和創新鏈;推動張家灣設計小鎮、宋莊藝術創意小鎮等與北三縣特色小鎮產業集群功能聯動。
副中心管委會相關負責人介紹,在副中心“十四五”規劃的實施階段將就評估、落實環節加強對接,共繪京津冀協同發展的宏偉藍圖。
來 源: 北京日報
編 輯:liu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