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隨著數字經濟的深入推進,尤其是國家大力推行新基建重大戰略部署,數字化將重新定義城市的產業和空間形態,正帶來新的變革和機遇。
在泛華集團看來,本輪新型智慧城市有別于上一輪的“城市+信息化”,是一場全要素智慧城市變革。它是城市的數字化和數字化的城市的有機結合,更是以數字驅動、以產業為動能、以現代農業為基礎、以新型城鎮化為載體的“新四化”的高度融合。
一方面城市經濟正在從依靠規模經濟發展方式向范圍經濟轉變,并向生產力全要素深度滲透,產業、數字、人才、科創、資本和空間等創新要素進一步有機融合,并導入數字經濟等創新要素,發生著動能轉化。另一方面數字化也在向城市的全過程、全要素和全場景滲透:不僅涉及規劃、建設、管理和產業運營的全過程數字化轉型;同時數字化也將使得城市里的人、事、物和空間、生態等全要素實現在線化網絡化連接;也將觸發一系列的數字應用場景創新,無論從政府治理、社區管理、園區招商及人們的生活和出行模式都將發生顛覆性的變革。
該如何理解這場全要素智慧城市變革?泛華方面認為,需從頂層設計入手,通過戰略、產業、空間規劃的結合,將政府信用和市場信用相結合,建立結構化金融發展體系,并將城市地上和地下空間綜合開發,共涉及數字基建、平臺基座和智慧應用三個方面。
其中,基礎設施作為支撐城市經濟社會運行的泛在服務載體,需要加大5G、大數據、云計算、物聯網、移動互聯網、人工智能等“新基建”的建設,通過統一規劃、統一管理、統一實施打破傳統智慧城市的“信息煙囪”、“數據孤島”;并對傳統基礎設施進行智能化升級,促進新舊基礎設施的高效連接。
泛華認為:數字技術正在解構一個舊世界,建立一個新世界,即一個數字孿生世界。并通過“數字基座”實現物理世界與數字孿生世界的相互映射、實時交互、高效協同。
通過BIM+3DGIS+IOT+大數據等技術構建時空一體化云平臺,對城市的全過程、全場景、全參與方都進行模擬形成“數字孿生模型”,疊加地理信息數據、規劃數據、運營管理數據、產業數據、生態環境能源數據等數據,疊加人的行為數字軌跡,依托“控制和感知系統”和物理世界發生著相互映射。數字虛體與物理實體實現相互映射,就變成了一個賦能城市(園區)的規劃、建設、管理等全生命周期的“城市數字基座”。
而智慧城市應用又包括智慧規劃、智慧建設、智慧管理和智慧產業運營。
城市智慧規劃方面,通過可視化的規劃一張圖輔助模型系統,實現多種規劃協同編制、跨部門數據實時共享,真正實現多規合一。并對城市和園區的土地資源、生態資源、空間利用進行智能匹配分析,讓城市更集約發展。
城市智慧建設是通過搭建區域維度的多項目管理平臺,實現對重大建設工程項目從設計圖紙審查、建造過程監督和竣工交付的全生命周期管理,全面提升城市的工程項目管理質量。搭建建筑產業互聯網平臺,通過數字協同設計、集中采購、智慧施工和智慧運維,建設高質量的城市空間。
城市智慧管理方面,泛華通過BIM+3DGIS+IOT等技術構建的時空一體化云平臺,疊加、集成和融合城市和園區的地理信息數據、區域能源數據、生態環境數據及水、電、交通、綜合管廊設施運行狀況數據,形成城市的全要素的“數據中臺”,賦能智慧交通、智慧能源、智慧應急和智慧管廊建設,提升城市的運行效率;創新智慧物業、數字社區、智慧停車場、智慧樓宇等應用場景,為居民提供現代化智能化生活環境。
城市智慧產業運營即依托產業育城運營平臺(IEOP),通過產業大數據分析系統,智能分析區域的經濟競爭力、產業發展潛力,并提供產業鏈上下游企業圖譜,為輔助修復產業體系、協調連接產業鏈“斷點”、疏通連貫產業循環“堵點”建立新的產業體系提供輔助支撐;搭建線上產業運營體系,打造跨越物理邊界的“虛擬產業集群”和“虛擬產業園區”;打造產業大腦,形成“一產業一大腦”的發展格局,提供產業運行監測、風險處置、供需對接、產業鏈評價,幫助園區管理者更高效的管理和運營園區。
泛華方面最后指出,構建產業鏈上中下大中小企業為代表的產業生態,與以政產學研金介用為代表的創新生態實現協同演進與閉環發展,通過平臺經濟、結算經濟實現要素在本區域的變現,進而推動城市產業高質量發展。
來 源:中國新聞網
編 輯:liu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