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30日,北京市城市管理委、首都文明辦、市規劃自然資源委共同主持召開2022年背街小巷環境精細化整治提升和深化文明創建工作交流推進視頻會。今年,全市將完成354條達標類、精治類背街小巷環境精細化整治提升任務。
去年整治提升1396條背街小巷
記者從會上了解到,去年,全市共完成1396條背街小巷環境精細化整治提升工作,其中城六區和通州區打造的200條精品街巷納入年度市政府重要民生實事。涌現出新鮮胡同、鷂兒胡同、永順中街、望京小街、五塔寺路等一批首都文明街巷和北京最美街巷,群眾身邊環境進一步改善,區域環境面貌得到整體提升。
2021年,結合12345市民熱線反映的背街小巷問題,全市完成206公里架空線入地、105公里通信架空線規范梳理、217條胡同“線平桿直”治理,拔除各類線桿6700余根。精細開展城市部件治理,完成8338處公共設施規范整治,拆除閑置廢棄信息亭69座,撤除挪移把口占道報刊亭50座、地鐵便利車28座,完成1.1萬根公交站桿站牌更換。平安大街、五四大街、五塔寺路等16公里道路完成“多桿合一”和155臺電力箱體”三化“治理,凈化公共空間、暢通慢行系統。
市統計局調查顯示,2021年市民對背街小巷環境整治提升工作總體滿意度為95.6%,較上年提升3.3個百分點。
今年再整治提升354條街巷
2022年是黨的二十大召開之年,也是新一輪背街小巷環境精細化整治提升三年行動的收官之年。今年,全市計劃完成354條達標類、精治類背街小巷環境精細化整治提升任務;對已完成整治提升的2932條背街小巷全面實施精細化長效管理;做好1037條維護類背街小巷日常管理維護,保持干凈整潔有序。
此外,去年,北京試點推進6個示范片區環境綜合整治,包括東城區的北大紅樓片區、西城區愛民街片區、通州區”三廟一塔“區域等,持續改善群眾身邊環境。今年,本市還將以街區為單元,實施17個片區環境綜合治理。
其中,核心區將實施東城區東華門片區、什剎海金絲套片區、天橋鋪陳市社區等6個片區與環境綜合治理,打造體現首都風范和古都風韻、環境秩序井然、人居環境一流的背街小巷。通州區將實施西營前街片區、朝暉片區等兩個片區綜合環境治理,打造具有城市副中心特色、清朗有序、宜居宜游的文明街巷。
記者了解到,本市已印發《片區環境綜合治理總體工作指引》,科學細化環境綜合治理片區。片區面積一般為0.1平方公里至1.5平方公里,包含臨近地鐵站、小微空間、畸零地等。片區環境綜合治理將整合各類空間資源,加強城市修補,有針對性地補短板、強弱項、惠民生。強化地上地下、紅線內外、重要節點的一體化治理,加強整合與集約設置設施,統籌銜接城市更新改造。實現片區由線到面、由內到外整體更新,提升空間環境品質、塑造便捷舒適空間、彰顯城市文化特色、增強公共服務能力。
評出100條首都文明街巷
會上,本市還通報了2021年度背街小巷環境精細化整治提升和深化文明創建先進典型經驗的評選結果。命名東城區祿米倉西巷等100條背街小巷為首都文明街巷;西城區北京國華商場有限責任公司等100家商戶為首都文明商戶;朝陽區馬海燕等305名街巷長為優秀街巷長;海淀區方慶等207名小巷 管家為優秀小巷管家等。同時,經對往屆首都文明街巷、首都文明商戶復查。
今年,北京還將結合文明城區創建工作,深化街巷“五好”文明創建活動,推選一批優秀典型,強化示范引領。繼續開展“北京最美街巷”評選,打造一批群眾家門口的網紅打卡地。
來源:北京日報
編輯:wangd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