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訊控股集團總裁/中國地產四十人論壇發起人 劉凱
房訊網訊 3月,市場傳出位于中關村的歐美匯大廈已整體出售,交易總價超過10億元,每平方米達40000元以上。這是今年北京首例寫字樓整售交易項目,在住宅市場持續低迷,北京、上海等一線城市寫字樓供應全線吃緊,租金持續上漲尤其引人關注。據了解,歐美匯大廈項目體量約25000平方米,賣方為AEW基金,AEW主要從事房地產業務與金融衍生品投資;買方為新東方集團。該交易于2月中旬完成。
4月,SOHO中國董事長潘石屹在其微博上表示:"北京辦公樓租金快速上漲,使購買辦公樓投資的回報大幅提升,昨天一天我公司銷售超過2億元,這是近半年多沒有過的現象。因為前幾年政府出讓的辦公用地,都讓開發商建成住宅了,政府也不管。"
2011年以來,雖然全球宏觀經濟形勢疲軟,但國內經濟增長仍保持在較高的速度,在通貨膨脹以及人民幣持續升值的大背景下,住宅的限購使得更多投資者將資產保值增值的手段轉向租售兩旺的寫字樓市場。
在北京, 由于"十二五"規劃將其打造為世界城市的利好消息刺激,北京城市建設步伐不斷加快,更是引爆了2011年北京寫字樓市場的全面爆發。北京甲級寫字樓整體租金水平上漲超過五成,達到歷史最高點。同時,當前寫字樓市場仍以開發商自持和大型公司整購為主,適于中小投資者的散售寫字樓供應較少,地處五環內核心商圈的散售甲級寫字樓則更為稀缺。
個人認為,國內各大公司購買寫字樓一方面出于業務增長帶來的自用需求,另一方面也將其作為自身資產。在通貨膨脹以及人民幣持續升值的大背景下,住宅的限購使得更多投資者將資產保值增值的手段轉向租售兩旺的寫字樓市場。值得注意的是內資主導寫字樓整售交易,并非通過收購獲得商業項目謀求短期的利潤增長,而是借此實現長期資產保值和增值。
一直以來,北京、上海等一線城市寫字樓大單成交十分活躍,整購大宗交易不斷,涉及項目均為成熟商圈內的優質寫字樓及商業,內資機構仍為國內寫字樓銷售市場的需求主體。2011年內重要大單成交包括中國五礦集團公司以45億元收購總建筑面積超過12萬平方米的第五廣場;某港資企業收購花旗銀行、凱龍瑞投資名下的西環廣場寫字樓;中國核電收購北環中心二期;凱德商用以12.1億元收購了冠城大廈之9萬平方米零售物業部分;金融街控股以總價40億收購中信城20萬平方米的城市綜合體。
目前一線城市寫字樓市場仍以開發商自持和大型公司整購為主,適于中小投資者的散售寫字樓供應較少,核心商圈及新興商圈的散售甲級寫字樓則更為稀缺。同時,高品質只租不售物業,將成為未來寫字樓供應的主要趨勢。
根據房訊網(FUNXUN.COM)與南豐智庫(CORC)聯合統計,2011年北京寫字樓市場供應量達148.8萬平方米,較2010年減少36.7%。上海寫字樓的全年供應面積為202 萬平方米,與2010年相比下降12.1%。廣州甲級寫字樓全年新增供應72萬平方米,與2010年相比增長24.1%。天津寫字樓供應量達105萬平方米,與2010年同比減少17%。
根據統計,北京目前散售型寫字樓項目主要分布在朝陽、海淀、石景山和亦莊新興商圈。包括國有企業、金融機構和民營發展商在內的內資投資者在2012年將繼續主導寫字樓市場。
由于散售寫字樓的稀缺性、高回報和低門檻三大優勢,今年一季度散售寫字樓市場表現也較為樂觀,北三環馬甸橋金澳國際的熱銷開啟了寫字樓的熱銷行情,帶動了西二環國投廣場、亦莊力寶廣場、望京融科產業中心等寫字樓項目的大批成交。在限購影響下為中小型投資者掘金寫字樓市場提供了更多的渠道。
在調控政策下,資金為何選擇寫字樓與商業地產,個人認為原因主要有以下三點:第一,住宅限購政策下資金的擠出效應;第二,經濟快速發展和轉型下對寫字樓需求的快速增加;第三,寫字樓相對合理且穩定的租金回報率。
更多投資客從住宅市場轉向投資回報率更為穩定的商業地產,產業結構的優化促成金融、咨詢等高端服務業的良好發展,構成高端寫字樓的穩定需求,加上寫字樓穩定的投資回報及物業保值增值的驅動因素,北京寫字樓市場2012年表現仍然值得期待。
關于中國地產四十人論壇
中國地產四十人論壇于2011年12月由房訊網與南豐智庫(CORC)發起成立,旨在團結經濟界、地產界、金融界一流專家、學者、企業家,凝聚各方智慧,通過系列論壇、研討、沙龍等形式,打造中國非住宅地產(寫字樓、商業地產、產業地產)行業智庫和學術平臺。專家成員包括朱中一、顧云昌、易憲容、陳國強、董藩、肖曉儉、蔡云、鐘彬、李文杰、黃嵐、楊樂渝、王伍仁、朱凌波、蘇鑫、張良軍、高靚、董志勇、張民耕、林淵、徐偉成、奚力源、蔡宇翔、張鵬飛、黃培明、呂麗華、孫東樊、藍海青、尹寶軍、梁環宇、劉凱等40位我國經濟界、金融界、地產界等部門權威專家、官員、學者組成。(來源:房訊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