樓市即將迎來傳統金秋旺季,但記者日前調查了解到,多家房企配套住宅項目的底商銷售壓力大于以往。近期,細心的市民也發現,部分新老社區周邊的很多商鋪倒閉后遲遲不見改換門臉、重新開張。房地產業內人士呼吁房企設法自持主力商鋪,多舉措招商和養商,為社區商業增加活力,為入住居民提供更多方便。
商鋪收益不如存銀行
市民尤女士有一套位于南開區大型居民社區附近的底商房,出租給一戶餐飲商家。從去年起,租戶就以疫情原因要求降租金。在她答應大幅降租金后,今年該店還是無法擺脫虧損,倒閉了。經歷了大半年的空置后,尤女士在中介掛牌打算將商鋪轉手,但中介經紀人告訴她,從去年以來,二手商鋪行情慘淡,基本無人問津大面積的沿街商鋪。不得不繼續降租金的尤女士無奈地告訴記者,目前年租金水平和總房款之比已經低于3%,還不如銀行大額存單的收益。
記者近日從本市商業地產研究機構獲悉,今年上半年天津商鋪市場租金繼續下行,很多社區商鋪供大于求。本市市內和近郊大型房產項目都加大了街區和社區商鋪比例,但是商鋪的整體銷售情況卻低于預期。
商鋪購買者重點考慮商鋪地段、人口、交通、商圈業態、周邊租金水平和購入價格等因素。以往很多新社區因居民入住率不高,商家難賺錢,導致商鋪招租難。而目前,一些居民密集的老社區受多種因素影響,部分底商也長期空置且難以出手。
業內提醒招商養商并舉
對一些購買者來說,社區商鋪難以“生錢”;而對周邊居民來說,身邊社區商家的閉店也影響了生活的便利。一些接受隨機采訪的市民反映,社區附近很多飯館、洗染店、服飾店、母嬰用品店、美妝店、照相館甚至復印店關門,造成了生活的不便。
本市房地產研究機構人士分析指出,社區商業越來越要求小而精,對商家應對挑戰的能力要求也越來越高。在目前商鋪銷售不佳的背景下,房企要轉換思維,增加自身持有的商鋪面積,引入專業商業運營機構,通過減免租金的形式引入零售或者生活類主力商家。同時,房企可補貼物業公司定期舉辦業主活動,與養生、運動、親子等行業知名商家聯動,既為業主提供生活便利,又為生活類商家提供目標顧客群體,實現招商與養商并舉。
多位房地產業內人士表示,從長遠看,房企盤活項目配套商鋪確實需要不菲的資金,需要金融的配套支持。例如,本市一些知名房企通過資本市場發行商業項目ABS債券來增強自身資金實力,取得了一定成效,引發關注。業內人士呼吁更多金融活水精準滴灌實體商業項目,助力應對挑戰。
來 源: 今晚報
編 輯:liu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