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初突襲的疫情,讓物業企業站到了鎂光燈下,經受巨大考驗的同時也迎來了最大機遇。
5月13日,中指研究院聯合中國房地產TOP10研究組發布“2020中國物業服務百強企業研究成果,2020年中國物業服務百強企業市場份額提升至4成,管理面積均值達4279萬平方米。百強之內各層級持續分化,TOP10企業管理面積均值達2.21億平方米,是百強企業均值的5.16倍,市場份額達9.22%,強者恒強態勢延續。
百強物企營收均值破10億
2019年,百強企業營業收入均值達10.40億元,同比增長17.38%,高于在管面積增速(15.08%)2.3個百分點,經營業績保持穩健增長。
受益于增值服務的加速增長,百強企業的營收結構持續優化。2019年,百強企業基礎物業服務收入均值達8.17億元,占總營業收入的78.55%,同比增長14.55%,依然是百強企業的主要收入來源;多種經營對業績拉動能力則不斷增強,收入均值為2.23億元,同比增長29.03%。
其中,從多種經營收入的構成來看,非業主增值服務是主要貢獻來源,2019年非業主增值服務占多種經營收入的比重為54.68%;業主增值服務收入增長迅速,占多種經營收入的比重為45.32%,較2018年(42.11%)提升3.21個百分點。
規模和容量不等于市占率
社區增值服務一直是物業服務企業尋求發展突破的著眼點,而疫情更是加速了企業朝此方向的挺進。但無論是主業增值服務還是非主業增值服務領域,例如社區商業、新零售等,并非物業企業的優勢領域,且這條賽道早已擠滿了蠢蠢欲動的各路資本,物業企業有哪些優勢?有需要做出怎樣的改變?
合能集團副總裁兼合能生活服務集團CEO馮萬輝對《每日經濟新聞》記者表示,“物業行業可能長期潛在深海,突然浮出水面,看到海島會有點欣喜若狂,但我們必須要冷靜地意識到,不管你在做市場規模還是做客戶容量,都不等于你在做市占率。只有更好地服務客戶,才能得到更多客戶的認知和信任,為我們創造更多可能。”
物業企業作為新零售賽道的后來者,如何展開競爭?上海光明房地產服務集團上海農信電子商務有限公司總經理孫嚴告訴記者,我們也嘗試很多業態,最后還是要回歸到母公司主業,就是食品行業。社區新零售既然是新零售,無非核心是“人、貨、場”這三個要素重構的關系,以此為基礎充分發揮物業公司在整個小區對業主的服務能力。
下一個增長點?
從百強物業增值服務的具體細項來看,企業更加注重對業主的線下服務,并且重點發力居家類增值服務。2019年,家政服務與家居服務收入大幅增長,占業主增值服務總收入比重分別為11.58%、10.48%,較上年提升了3.57個百分點、6.67個百分點。
此外,空間運營收入占業主增值服務比重為24.36%,房屋經紀、電商服務的比重均超過15%,分別為19.55%、15.28%;汽車服務、社區金融、養老服務比重均出現了不同程度的下跌,比重分別為2.85%、2.11%、1.32%。
中指院認為,物業企業未來的有幾點值得關注:第一,儲備規模是物業服務企業發展的重要驅動力,百強企業的合同儲備項目數量均值為95個,合同儲備項目面積均值為1685.07萬平方米,TOP10企業儲備面積均值超2億平方米。第二,百強企業非住宅管理面積占比提升五個百分點,廣闊空間仍有待開拓。第三,物業費動態調整、“老舊改”等政策紅利推動下,百強企業迎來發展新機遇;第四,資本持續助推企業規模擴張,加速人才結構優化,助力物業企業提升質量、延伸服務領域。
來源:每日經濟新聞
編 輯:chenho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