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欄山視頻文創產業園將建設領先全國、具有全球競爭力的媒體融合新地標,變身云模式視頻產業匯聚的“云谷”。長沙晚報全媒體記者 王志偉 攝
從項目籌建到廠房交付用時120天,從設備安裝到產品下線用時20天……4月28日,由長沙本土企業湘江鯤鵬公司研發制造的首臺“長沙造”湘江鯤鵬服務器正式下線,跑出長沙“新基建”建設加速度。
自動行駛、轉彎、啟停,360度顯示障礙物……4月30日,長沙首批10臺315線智慧公交正式面向長沙市民開放運營,“智能交通”正逐步走進老百姓的日常生活,成為網紅城市長沙“新經濟”的一張新名片。
“加強新型基礎設施建設,發展新一代信息網絡,拓展5G應用,建設充電樁,推廣新能源汽車,激發新消費需求、助力產業升級。”隨著今年首次寫入政府工作報告,“新基建”“新經濟”成為未來發展的“新風口”。
面對“后疫情時代”的經濟“新藍海”,長沙圍繞5G應用、人工智能、大數據、軌道交通、工業互聯網等新興優勢產業發展,科學布局“新基建”“新經濟”發展,通過新興產業項目建設培育“新動能”,加快推進長沙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
搶灘“新基建”
培育打造經濟新的增長點
借助5G、AI等技術,長沙經開區三一集團18號廠房,疫情下改造升級為“燈塔工廠”。通過3D視覺識別,機器人自動抓取、拼裝和焊接零件,精度達到正負0.5毫米。這里每天下線混凝土泵車20多臺,下線速度縮短至50分鐘/臺,這正是“新基建”為長沙產業賦能的一個典型應用場景。
5月29日,長沙經開區發布《“5G+”新型基礎設施建設發展指南》,預計到年底開通5G基站1662個,覆蓋山河智能、鐵建重工、博世汽車、廣汽菲克等重點企業,實現園區5G網絡全覆蓋;擬投入2億元以上,支持龍頭企業實施一批5G應用場景。
以5G等為代表的“新基建”,既是當前穩增長的有效抓手,也是未來發展數字經濟的基礎條件,更是拉動產業轉型升級、推進高質量發展的新引擎。
近年來,長沙超前進行布局,在智能制造、移動互聯網、人工智能等領域形成了一定的先發優勢;眼下正搶抓國家加大“新基建”投入的政策機遇,堅持項目和產業兩手抓,掀起“新基建”熱潮。
“結合‘新基建’發展方向,以5G應用為導向,加強智慧電網、物聯網等新型基礎設施布局。”今年以來,省委常委、市委書記胡衡華多次強調,要高度重視“新基建”,加大對“新基建”項目等投資力度,大力發展人工智能、數字經濟、5G與大數據等新業態新模式,培育打造經濟新的增長點。
“推進‘新基建’,既需要發揮政府的主導作用,更需要激發市場的決定作用。”市委副書記、市長、湖南湘江新區黨工委書記鄭建新表示,政府要在“搭好臺”的基礎上,放寬市場準入,堅持“非禁即入、平等競爭”,實施市場準入負面清單制度,充分吸引廣大市場主體參與“新基建”。
記者了解到,目前長沙已經制定了《推進新型基礎設施建設三年(2020-2022年)行動計劃》,部署了第一批擬建設的通信網絡、信息技術、城市軌道交通等4大類80個“新基建”項目,預估總投資1700億元,并且每年將確定一批“新基建”示范項目。
同時,長沙正實施通信網絡基礎設施建設行動、信息技術基礎設施建設行動、創新基礎設施建設行動、一體化融合基礎設施建設行動等“四大行動”,重點推進5G網絡、下一代互聯網、寬帶數字集群專網、工業互聯網建設。
培育“新動能”
長沙計劃今年新建5G基站約3萬個
近日,在長沙縣棠坡路與東五路交會處,高達40米的基站塔上,中國電信長沙分公司5G施工隊員正在緊張有序地進行5G設備安裝。整個5月,這樣的場景在長沙大街小巷并不鮮見。作為“新基建”的重要內容,5G網絡建設和發展成為引領新興產業發展、促進經濟社會轉型升級的“加速器”。
眼下,長沙正大力推動中國聯通大數據中心、中移支付大數據產業園、湖南地理空間大數據應用中心、城市軌道交通等“新基建”項目建設,今年長沙還將與中國移動、中國聯通、中國電信等企業合作新建5G基站3萬個左右。
走進瀏陽經開區,長沙惠科第8.6代超高清新型顯示器件生產線項目建設現場塔吊林立、機器轟鳴、焊花飛濺,工程車往來穿梭。正在建設的主體廠房項目面積約64萬平方米,相當于8個“水立方”,這也是目前湖南工業廠房單體面積最大的項目。項目總投資320億元,主要生產超高清大尺寸顯示面板,建成后將有效打破國外大尺寸OLED面板壟斷,是推動省市制造業高質量發展的“新動能”。
“我們將單層16萬平方米的面積分成108個施工段,施工段之間按照大平行、小流水組織施工,各施工區之間既相互競賽,又密切配合。”來自中建八局的項目經理夏剛對記者說,長沙惠科項目將于明年2月底投產,投產后預計年產值150億元以上,將吸引一批產業鏈上下游配套企業落戶,為長沙打造千億級顯示功能器件產業鏈奠定堅實基礎。
在望城經開區,比亞迪電子已成功切換為Buysell買料加工模式,產值大幅度提升,并已帶動貝斯特、恒茂高科等23個上游零部件和終端廠商落戶,將為望城打造一個千億級主導產業集群。“今年公司將加快引入5G生產線、智能終端零部件及泛網絡產品項目,加快產能釋放。”比亞迪集團湖南地區總負責人周曉州說,到今年底,比亞迪電子將達到員工1.2萬人、手機日產能24萬臺、全年目標出貨4000萬臺以上。
市發改委提供的數據顯示,今年長沙共鋪排重大項目1320個,總投資16245億元,年度預計投資3592億元。今年1至4月累計完成投資1324億元,占年度計劃的36.9%。其中34個在長省重大產業項目累計完成154.8億元,占年度計劃的30.2%。
聚焦“新經濟”
“兩山”成為長沙創新發展的新標桿
岳麓山國家大學科技城和馬欄山視頻文創產業園是長沙人熟悉的“兩山”。在短短數年間,“兩山”已發展成長沙創新發展的新標桿,成為長沙“新經濟”的代名詞。
緊扣“新經濟”的“兩山”,發展側重點各有不同。岳麓山國家大學科技城將打造最美大學城、領先科技城、一流創業城,成為智力集聚的“智谷“;而馬欄山視頻文創產業園將建設領先全國、具有全球競爭力的媒體融合新地標,變身云模式視頻產業匯聚的“云谷”。
站在鴨嘴形的馬欄山視頻文創產業園內,到處塔吊林立,機器轟鳴,湖南創意設計總部大廈、綠地V島國際社區、芒果馬欄山廣場等重大項目建設爭分奪秒、快馬加鞭。
被賦予打造“中國V谷”重任的馬欄山,布局VR、AR等“視頻+”新業態,拓展電子競技、建筑設計等泛視頻產業,迎接數字時代風口浪尖,新經濟、新業態、新思想在這里火花四濺。
“隨著馬欄山新媒體學院揭牌,一批具有國際視野與業務能力的復合型高級人才將為園區未來發展注入源源動力。”馬欄山視頻文創產業園管委會主任鄒犇淼介紹,目前園區已注冊企業1062家,今年已有258家企業注冊落地;今年1至4月,園區實現企業營業收入112.74億元,同比增長24.1%。
在岳麓山國家大學科技城,麓山南路綜合整治、后湖有機更新等十大工程已完工,由25棟單體建筑組成的中建智慧谷即將全面封頂,目前引進深圳華銳金融、云天勵飛、集商網、京東智聯云等一大批科技企業項目。
“速度快、模式新、前景好,是中建智慧谷項目的三大特點。”中建智慧谷招商運營總監黃煥林表示,目前園區正與100余家科技企業、20余個研發平臺進行對接。未來3至5年,項目將聚集萬名高精尖人才,匯集院士工作站10個以上、高新技術企業100家以上,預計年產值達50億元。
來源:長沙晚報
編 輯:liu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