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廣東省最大的內陸淡水濕地——惠州潼湖之畔,塔吊林立,工程車穿梭,數十棟建筑正在拔地而起,部分廠房已封頂,一座宜居宜業宜游的現代化智造新城即將崛起。
作為國務院批準建設的全國三大中韓產業園之一,中韓(惠州)產業園加快建設。特別是中韓(惠州)產業園起步區——惠州潼湖生態智慧區國際合作產業園建設展現出“加速度”,已有在建項目20多宗。
優質企業扎堆落戶69宗項目計劃投資382億
位于粵港澳大灣區東部、地處深莞惠幾何中心,惠州潼湖生態智慧區規劃面積128平方公里,是珠江口東岸區域創新平臺與區域協調發展平臺。
在“雙區驅動”以及“雙循環”新發展格局之下,這里憑借緊鄰深莞的區位交通優勢、廣闊的發展空間、良好的生態環境以及多重政策疊加利好,成為大灣區投資熱土。
早在2017年,國務院批復同意設立中韓(惠州)產業園,為全國三大中韓產業園之一。而潼湖生態智慧區是中韓(惠州)產業園的核心區和起步區。
2020年以來,潼湖生態智慧區基礎設施、招商引資、產業項目建設大提速。走進中韓(惠州)產業園起步區,只見項目施工場景如火如荼。
計劃總投資4.5億元的華思旭應急啟動電源總部及生產項目預計2021年4月底廠房封頂,建成后預計年產值10億元。“當時我們考察了很多地方,最終選擇惠州潼湖。這里距離深圳等大灣區城市很近,交通便捷。”深圳華思旭科技有限公司副總經理郁為民說。
截至2020年12月,中韓(惠州)產業園起步區已過會項目69宗(含產業項目66宗,配套項目3宗),主要聚焦5G泛終端和配件、專用電子設備、新能源電池等產業領域,計劃總投資約382億元,其中產業項目預計達產產值約686億元。
潼湖生態智慧區管委會相關負責人介紹,目前,中韓(惠州)產業園起步區總包進場、樁機動工項目共24宗,預計春節前可實現產業項目動工30宗、主體竣工或部分封頂項目8宗。
如今,越來越多韓資優質項目落戶。目前,中韓(惠州)產業園起步區共過會中韓合資項目5宗,總投資額約31億元,預計產值約46.5億元。
總投資3.8億元的中韓合資項目——大韓無極變速器項目多棟廠房已封頂,預計2021年8月投產。“希望項目投產后把產品銷往世界各地。”惠州市大韓高新科技有限公司總經理黃建國表示,惠州潼湖地處大灣區,方便產品在國內外銷售。潼湖生態智慧區又是中韓(惠州)產業園的起步區,與韓國聯系、合作緊密,發展前景廣闊。
營商環境不斷優化項目建設跑出“加速度”
一批項目建設提速的背后,是體制機制改革創新釋放效率動能。
為促進項目盡快落地,潼湖生態智慧區聯合相關部門,進一步開拓思路、優化流程。在全面貫徹零條件預審和報建承諾制的同時,在惠州全市首創實行“臨時施工復函”建設模式。目前,已有18宗項目試行該建設模式,與按原流程“企業摘牌土地后,再啟動各項規劃方案編制”相比,動工時間至少提前30天。
同時,潼湖生態智慧區在全市首推“取消工業項目施工圖審查”——不再將施工圖審查作為前置條件,而是作為容缺材料,從事前審查轉變成事后監督,實現審批時限縮減、審批質量不降,大幅度減少工業項目報建周期。
總投資約10.5億元的新濤光電正在惠州潼湖建設新基地,計劃2021年底前完成竣工驗收。該項目將主要生產經營導光板及相關新材料產品等,建成后預計產值約13億元。
“之所以選擇落戶惠州潼湖,是因為這里的營商環境非常具有吸引力。”新濤光電項目負責人說,比較了全國很多個地方,覺得惠州潼湖生態智慧區的辦事服務主動、務實、高效。“這里還有工作專班,建立起企業和政府各個部門之間溝通的橋梁,辦事效率很高,減少了企業很多困擾。此外,這里推行配套優先,先把道路、水、電配齊,讓企業項目開工非常便利。同時,實施集中配套,為入駐企業集中提供員工宿舍、文體設施、公共食堂等公共服務設施,推動集約用地、集群發展。”
同樣對當地營商環境深有感觸的,還有愷信國際檢測認證有限公司聯合創始人林雄輝。“我們的項目從拿地到建設,再到現在已經封頂,政府給予了大力支持。”他說,不僅項目報建快速,建設過程中遇到的問題也能夠隨時與項目專班溝通協調解決。“服務好、效率高,我們很滿意。”
來源:南方網
編輯:wangd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