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對武漢來說是極為不平凡的一年。從同心協力抗疫攻堅、到英雄城市的浴火重生、經濟復蘇、城市迎來全新生機與生機發展,武漢人經歷了太多難忘的瞬間。回顧這一年,面對疫后重建、復工復產創發展的新使命、新課題,2020年,武漢交出了一份令人滿意的答卷。
位于疫情“風暴眼”的武漢能快速逆勢重振,除了得益于中央到地方快速落實的一攬子利好政策,企業家們攜真金白銀的“站臺聲援”也起到了關鍵的作用。
其中,融創中國作為第一個參與武漢“云招商”和集中開工活動的企業,在這一年來,持續以產業優勢深度參與武漢城市發展。12月26日,由融創參與開發的城市更新項目武漢1890,也正式啟動了全球商業招募,整合全球優質資源,為老工業區賦予新活力的同時,并助力武漢經濟轉型與城市能級躍升。
從新冠肺炎疫情“風暴眼”到中國經濟疫后重振“風向標”,武漢正在打造中國城市的“疫后重振樣板”。值得注意的是,武漢這一輪疫后重振中的多個重點工程中,不僅有致力于經濟復蘇的關鍵項目,也有在城市歷史深厚積淀之上重振武漢精神、再造武漢文化地標的優質項目。
融創武漢·1890項目正是這樣的項目。資料顯示,在擁有130年歷史的漢陽鐵廠工業遺址上進行保護和改造,融創武漢1890 將被打造為一座超級城市綜合體——包括一座城市級博物館以及5萬平方的文化藝術建筑群。它將成為未來武漢貼近市場的文化展示空間,持續激活武漢文化產業的復興,并為武漢市民以及全國乃至全球游客持續帶來全新商業體驗。
在2020年末,融創武漢·1890項目的亮相和全球商業招募可謂正逢其時。
一方面,當下快速復蘇、發展向好的武漢經濟,給予了這座城市再造世界級文化地標的優質基礎。
對此,專家分析稱,當前武漢文化產業卻仍然呈現點狀、片面、尚未體系的狀態,具有較大的提升空間。而在疫情之后,人們的消費行為與心態的改變,賦予了武漢在文化產業等尖端服務業方面實現更大發展的新契機——抓住這個契機,武漢城市能級躍升將能得到更好的實現與發展。
另一方面,在承載武漢精神和城市情感的漢陽鐵廠上再造世界文化地標,不僅對武漢文化產業、商業服務業的轉型升級有助力,也對激勵城市市民起到了正面作用。
緊緊抓住時代的發展契機,也積極承擔自身保護城市歷史遺址、激勵城市發展前行的重要責任,融創致力于把1890項目做出新高度。為此,融創武漢·1890被規劃為未來武漢的新地標之一,它的歷史任務之一,不僅是保護漢陽鐵廠這一蘊含寶貴歷史記憶與武漢人精神情感的工業遺址,更要在新時代通過新產業的聚聚和發展,實現武漢新的復興。
為此,融創武漢·1890的項目團隊在園區內整合了多樣化復合的產業集群,打造以商業、文化、藝術展示、餐飲為一體的公共商業文化藝術街區、工業遺址改造示范區和樣板區,一次完成城市界面和功能的提升,為整個漢陽區域乃至整個武漢城市賦能。
作為美好城市共建者,近年來,融創圍繞消費升級和產業升級已經完成了在地產、服務、文旅、文化、會議會展、醫療康養六大戰略板塊上的高起點布局和強大能力經驗積累。應用其豐富的產業能力與城市共建經驗,通過高品質的“新供給”來帶動“新消費”,以企業產業能力“小循環”來服務經濟“大循環”,融創能夠以產業集群力量助力城市實現更好的發展。
對此,融創中國執行總裁兼華中區域集團總裁王迎佳表示,目前融創已經在武漢先后投資了30個項目,涵蓋地產、服務、文旅、文化、會議會展、醫療康養,總投資額已超2000億元,持續助力著武漢城市建設和高質量發展。未來,融創堅定地看好武漢的發展,并將充分發揮產業優勢,通過包括1890項目在內的多個項目,繼續為武漢發展賦能,共建武漢美好生活。
來源:新華網
編輯:wangd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