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經開區建設30年來,經濟發展既有量的合理增長,更有質的穩步提升。區域綜合實力加速增長,30年間地區生產總值年均增長超30%,工業總產值年均增長35%,產業結構高精尖"成色"更足,貢獻率超過94%;千億級產業集群數量從0個到4個,成為全市制造業"壓艙石"。
實力強:30年間地區生產總值年均增長超30%
涼水河畔,北京奔馳汽車有限公司工廠里,平均每45秒鐘就有一臺"國產大奔"下線。即便是新冠疫情沖擊全球汽車產業鏈,這里依然彰顯出堅強的產業韌性--今年上半年,第400萬臺國產發動機和第400萬輛國產奔馳紛紛下線,北京奔馳開啟了"雙四百萬"的新時代,產量與產值開啟了一輪又一輪的突破性增長。
北京奔馳汽車有限公司工廠里,平均每45秒鐘就有一臺"國產大奔"下線。
國產大奔加速"駛"向千家萬戶,正是經開區工業規模持續壯大的注腳。
北京經開區工業穩中有進,規模持續壯大。黨的十八大以來,北京經開區工業總產值年均增長率9.4%,產值增速領跑全市,規模以上工業企業收入復合年增長率9.3%,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利潤總額復合年增長率22.5%。2021年北京經開區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實現收入5786.7億元,同比增長21.6%;2021年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利潤總額為1430.8億元,同比增長1.6倍。
歷史的坐標上同樣可以洞察出30年的經濟發展速度。北京經開區地區生產總值從1億元到破千億用了近20年時間,而第二個千億元僅用7年時間,30年間地區生產總值年均增長超30%。黨的十八大以來,北京經開區地區生產總值連跨兩個千億大關,2021年實現地區生產總值達2666億元,同比增長28.8%。
成色足:高精尖產業貢獻率超9成
全球每4塊顯示屏里就有一塊是出自京東方,GE在全球銷售的每三臺CT設備里有兩臺產自GE醫療北京影像基地,全球超過三分之一的LED顯示芯片出自集創北方公司。
全球超過三分之一的LED顯示芯片出自集創北方公司。
新時代首都的發展根本要求是高質量發展,瞄準高端、智能、綠色方向,積極發展先進制造業,擦亮"北京智造"品牌是題中之義。作為首都高精尖產業的主陣地,北京經開區圍繞自身定位做強新一代信息技術產業、新能源汽車和智能網聯汽車產業、生物醫藥和大健康產業、機器人和智能制造產業等四大主導產業,釋放強勁動能。
北京經開區有關負責人表示,過去30年,"高精尖"對產業的貢獻度不斷上升,黨的十八大以來,北京經開區新一代信息技術、生物醫藥和大健康、新能源汽車和智能網聯汽車、機器人和智能制造這四大主導產業產值占工業總產值的比重一直保持在88%以上,2021年達到94.2%。
新能源汽車和智能網聯汽車產業產值、生物醫藥和大健康產業產值占全市比重均超過50%,新一代信息技術產業產值占全市比重超過30%。
北京經開區高精尖產業結構持續均衡優化,加快構建"4+2+1"高精尖產業體系,持續發力四大主導產業,不斷完善高端服務業和科文融合產業,更加注重數字經濟產業發展。經開區科文融合產業依托四大主導產業基礎優勢加速發展,2021年規模以上文化產業收入達575億元,增速達27%,產業規模位列全市第六。在數字技術創新不斷取得新突破的驅動下,2021年數字經濟核心產業實現營收4700億,同比增長17.5%。
后勁足:集群化發展孕育千億級產業群
去年,北京經開區新一代信息技術產業集群實現產值1051.8億元,首次突破千億元大關,成為繼經開區汽車、生物醫藥、產業互聯網之后的第四個千億級產業集群。
北京經開區新一代信息技術產業領域形成集成電路產業集群,承接系列國家重大科技專項任務,在關鍵裝備及材料、先進工藝的開發及產業化等方面取得一批代表國家最高水平的成果;京東方在顯示屏各大主流應用領域出貨量位居全球第一,以京東方為龍頭已形成全產業鏈上下游協同發展局面。
產業集群化發展是經開區高精尖產業韌性發展的重要驅動力之一。"北京經開區有關負責人說,近年來,經開區規劃實施32條產業鏈圖,聚力實施產業集群化、智能化、創新三大戰略,構筑具有世界影響力的"中國芯""網聯車""創新藥""智能造",打造具有全球影響力的高精尖產業集群。
目前,新能源汽車和智能網聯汽車產業領域形成高端汽車產業集群、新能源汽車產業集群、智能網聯產業集群。生物醫藥和大健康產業領域形成高端化藥制劑板塊、生物制藥板塊、現代中藥板塊、新型疫苗板塊、醫療器械等板塊,形成以高端制造為中心、研發創新為驅動的產業集群。機器人和智能制造產業領域形成以智能制造裝備為核心,高端能源裝備和節能環保裝備為兩翼的產業發展格局。
圍繞構建高精尖產業集群,我們前瞻謀劃未來產業,打造硬核產業生態,不斷提升產業基礎高級化、產業鏈現代化水平。"北京經開區有關負責人說,"十四五"時期,北京經開區將打造創新集群、構建創新生態、進一步做優高精尖產業,打造具有全球影響力的創新型產業集群。到"十四五"末,建成六個千億級產業集群。
來 源:中國網
編 輯:liu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