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際評級機構標普發布報告認為,相比新冠肺炎疫情之前,中國家庭現在將錢袋子攥得更緊,由此抑制了社會消費水平的提升,而且大部分家庭更愿意把儲蓄用于購房置業。
標普在報告中稱,雖然這會在短時間內拉動房地產行業增長和大宗商品價格上漲,但卻可能使中國房地產市場再次陷入過熱,阻礙經濟再平衡,威脅經濟復蘇。
標普全球評級亞太區首席經濟學家Shaun Roache認為,中國并非個例,全球許多國家的家庭都在增加儲蓄。Shaun Roache稱,但中國較早地控制住了疫情,經濟重啟的時間更早,就業前景已經改善。Shaun Roache預計中國的儲蓄規模相比其他國家可能會下降得更快,中國的家庭儲蓄規模仍遠高于疫情前水平,約占可支配收入的40%。Shaun Roache認為,這不應是經濟復蘇時期應有的水平,特別是在收入已然回升的背景下。
“雖然政府往往能迅速、果斷且精準地采取行動實施隔離能控制病例數量增加,但卻使人們對未來缺乏安全感,特別是現在又面臨變異病毒的威脅。在謹慎求穩且傾向于未雨綢繆的社會大環境下,中國家庭開始將存款投入地產市場。按揭貸款依然備受青睞,地產銷售紅紅火火。”Shaun Roache表示,對中國家庭而言,房產長期以來都被視為是安全的存款安置處。
但對一些對未來信心不足的消費者來說,雖然購置房產不僅是一筆巨大的財務負擔,往往還需要貸款,即使更多的存款可以提高首付款的比例,但房價的穩步攀升使得人們覺得這是一條能夠產生良好回報的可靠致富路。
標普的報告認為,消費者信心更足,支出多而儲蓄少,對于房產的需求就會減弱。而民間消費強勁可抵消房地產投資下降及其帶來的所有上游活動的放緩,這將使經濟增長保持在正軌上,樓市過熱的風險也會消退。
Shaun Roache預計,如果消費者保持謹慎,存款持續流向房地產,那么住房政策就會收緊。如果消費增長不足以抵消樓市的冷卻,就會對經濟增長構成拖累。
來源:澎湃新聞
編輯:wangd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