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清算所數據顯示,本周以來,已有來自綠城集團和保利發展的相關發行文件稱,其分別擬發行不超過15億元和20億元中期票據。
可以看到,始于去年四季度的涉房金融政策調整,已讓部分房企合理融資需求得以滿足。然而,與之呈現明顯不同的是,今年以來,房企債務違約事件仍較為多發,而出險房企為緩解流動性壓力更是不得不采取“賣賣賣”的方式以獲取資金。
“整體上看,即便今年以來涉房政策有所回暖,但短期內,行業依然存在較為明顯的分化�!痹�58安居客房產研究院分院院長張波看來,在銷售遇冷下,融資層面是影響房企出險概率的重要因素。作為降低房地產行業潛在風險的重要金融手段之一,盡管當前并購貸總體規模依然偏低,房企推進的動力仍稍顯不足,但在監管部門的多次表態下,預計后續將有大規模推進動作。
據中指研究院統計數據顯示,截至4月26日,各渠道房地產業獲得的并購類融資額度共計2352億元,較一個月前增加約908億元。其中,銀行提供的并購貸款融資額度為1780億元。
中指研究院企業事業部研究負責人劉水對《證券日報》記者表示,隨著銀行向房企提供并購融資額度的增加,一些項目的收并購速度有望加快,從而幫助出險房企加快項目出售、回籠資金,緩解資金困難,進而助其恢復正常經營。此外,從保交樓角度來看,這亦是防范化解房地產風險很重要的一個目標。
東方金誠研究發展部分析師唐曉琳表示,從目前并購貸的總體規模或執行情況來看,整體上看仍處于“試水”階段,政策效果未完全發揮。究其原因,一方面,在房地產行業處于下行周期的環境下,房企風險偏好普遍降低,對項目的安全性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而所謂的“優質項目”難免受到行業整體環境的拖累,同樣存在去化風險,從而導致房企并購意愿明顯下降;另一方面,受此前部分房企信用違約事件影響,雖然年內涉房政策環境持續回暖,但金融機構對房地產企業的風險偏好仍維持較低水平。
唐曉琳認為,目前,并購貸規模提升的最主要制約因素是房地產行業尚未回暖。而推動樓市穩定是遏制房企風險的根本所在。從這一角度來說,接下來應推出更多有助于樓市穩定和房地產行業良性循環的政策組合,加大執行力度。
事實上,從防范化解房地產領域風險來看,為加速推動出險房企走出泥潭,AMC也已“入場”。記者梳理后得知,此前已有東方資產和長城資產相繼發行金融債,合計規模為200億元,用于對重點房地產企業優質項目的風險化解及處置、為房地產行業紓困。
張波稱,AMC參與紓困房企,相對來說有著更多的實踐經驗,在推進手段上也將會更有針對性,可以起到加速化解風險的實際作用。AMC可以采取諸如打包出售、引進戰投、債轉股等多種操作模式,對并購服務提供更為全面化的有效補充,加速推動房地產市場有效出清。
來源:證券日報網
編輯:wangd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