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上半年,全國商品房銷售額再創9.29萬億元的新高,同比漲幅達到了40%。然而繁榮的表象背后是冷暖自知的現實,2021年對很多中小型房企來說日子很不好過。
根據人民法院公告網,今年以來,遞交破產文書的房地產企業累計已達203家,絕大多數為地方性小房企。A股近50家已披露半年業績預告的上市房企中,近半中小型房企預告虧損。
億翰智庫認為,今年銷售放緩、收入放慢、利潤降低在中小房企中間成為普遍現象,甚至部分房企生存堪憂。“房地產行業洗牌就是大房企越來越好、中小房企越來越差的過程,后者今年受到的沖擊正在加大。”盤古智庫高級研究員江瀚對第一財經表示。
“活下去”從口號變成現實
2018年,全國新房銷售額接近15萬億元,再破歷史紀錄,但作為龍頭房企的萬科卻在當年的秋季例會上喊出了“活下去”的口號,郁亮對此的解釋是,萬科是一家有危機感的公司,這是一句對內的口號。
到了2021年,中國的房地產市場規模再創巔峰,“活下去”卻突然不再是一句口號,而是眾多房企的真實寫照。就連常與萬科同列“三巨頭”的恒大,近期亦深陷資金鏈承壓傳聞。
相比具備融資渠道和拿地優勢的頭部房企,中小房企的生存能力在當前形勢下更加脆弱。
第一財經統計,根據全國各地、各級人民法院公告,截至7月20日,今年遞交破產文書的房地產企業累計已達203家,其中絕大多數主業為房地產開發,僅個別破產公司主業為房地產經紀、房地產信息咨詢等。
目前有可能進行破產重整的知名房企是昔日“渝派三強”協信集團旗下的協信遠創。
協信曾把業務分為產業地產和住宅地產,協信遠創是旗下聚焦做住宅開發的公司。該公司7月初被債權人向法院申請進行破產重整,受理結果尚待法院公布。
去年4月,由于協信遠創出現流動性困難,新加坡城市發展計劃(CDL)以43.9億元入股,成為該公司最大的單一股東。但從今年開始,面對協信遠創的債務危機,CDL不再出手相助。在知悉協信遠創被債權人申請破產重整后,CDL稱向協信遠創投資的財務敞口作出了限制性措施。大股東的及時止損使得協信遠創的紓困情況不容樂觀。截至今年6月底,協信遠創及其子公司逾期債務本息達到109億元。
部分本身已經出現債務危機的房企,經營情況也不順到利,上半年業績預告虧損,更加雪上加霜。
截至目前,A股約120家上市房企中,有接近50家已披露今年半年報業績預告,其中約有45%的公司預告虧損,這一比例創下新高。今年有8家企業首次出現半年度預虧,還有5家上市房企業績預減。目前已披露業績預虧的21家上市公司,普遍為中小型房企。
去年發生債務違約的泰禾,是目前預告虧損額最高的房企。泰禾稱,經財務部門初步測算,上半年歸屬上市公司股東的凈利潤在-11.5億~-8.5億元。
泰禾曾在2017年銷售額破千億元,在去年出現流動性危機后,業績由盈轉虧,去年全年凈利潤虧損約50億元,而營收僅為36億元。截至目前逾期未還借款高達445億元。
同樣債臺高筑、債券違約的新華聯,預計今年上半年歸屬于上市公司股東的凈利潤為-7.5億至-7億元,同比虧損進一步擴大。南國置業則稱,上半年凈利潤預計達到-4.3億至-3.5億元,同比虧損繼續擴大。
已經披星戴帽的*ST中迪和*ST銀億看起來似乎離“摘星”又遠了一步——兩家均預告上半年業績凈虧損。其中*ST銀億預計2021年上半年歸屬于上市公司股東的凈利潤為-3.7億~-3億元。曾經的“寧波首富”熊續強從事房地產開發20多年,他執掌的銀億一度是浙江知名中型房企,現在已經進入破產重整程序中。近日,由于重整債權人多次嚴重違約,加上半年度業績巨虧,業界認為銀億有破產清算及退市的風險。
行業大洗牌下出路何在
“中小房企現在壓力確實比較大,這種壓力和大房企并不同,大房企涉及的攤子大,比較怕出現金融風險和社會問題。而中小房企目前主要面臨拿地、經營、融資方面的壓力。”易居研究院智庫中心研究總監嚴躍進表示。
集中供地后,資金雄厚的國企、央企和大型房企與資金實力較弱的中小房企拿地情況形成鮮明對比。億翰智庫認為,目前中小房企面臨“不拿地難以生存、拿高價地又怕影響去化”的兩難局面。浙江本土小型房企宋都股份在本月20日就將兩個月前在杭州首輪集中供地中以17.83億元競得的地塊退回給了政府,并損失了5000萬元保證金,主要原因正是出于對后續開發出現虧損的擔憂。
土儲被視為房企擴張發展的生命線,“加杠桿拿地、沖千億、謀上市”,曾是很多小房企擴張的標準模式。2017年至今,至少有超過20家房企從全國各地奔赴上海建立新總部,全國化拿地。其中不乏成功者,有房企僅用3年時間把銷售額從100多億元做到了1000多億元。但這一發展模式已然過時。
億翰智庫認為,在“房住不炒”的基調下,調控政策持續收緊,各城市不斷涌現補丁類政策封堵投資性需求,來保持市場平穩運行。與此同時,繼2020年的三道紅線和房地產貸款集中度監管營地之后,2021年行業融資整體保持低位運行,房企普遍面臨融資壓力。在這樣的背景下,大中房企憑借資源優勢、資金優勢、運營實力等綜合能力,市占率不斷上升,而中小房企在資金有限的情況下,市占率不斷被擠壓,項目去化也出現疲弱態勢。
面對不可逆轉的大勢,中小型房企出路何在?嚴躍進認為,研究后疫情時代下的市場新機會,是中小房企謀求生存的重要邏輯。億翰智庫則認為,中小房企一方面需要積極與合作伙伴根據各自優勢進行資源整合;另一方面要注重運營效率,堅定戰略,避免盲目跟風多元化業務。
來源:第一財經
編輯:wangd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