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完成冬奧使命的首鋼園北區全面開放,迅速成為京城大熱“打卡地”。游客既可與兩金福地“大跳臺”合照,也可在三高爐體驗雕版印刷術,漫步于“不止·鋼鐵”工業空間,新首鋼的生機活力感染著身處其間的每一個人。
新首鋼的人氣,與其在冬奧期間的大放異彩不無關系。作為冬奧百年史中首座與工業遺產結合再利用的競賽場館,首鋼大跳臺見證了歷史,也書寫了歷史。與此同時,伴隨著冬奧健兒的一次次騰空翻轉,藍天白云之下,大煙囪、冷卻塔與“雪上飛”的動感畫面相互映襯,工業滄桑感與未來科技風完美融合,構成了一幅幅經典畫面。“瘋狂的煙囪很酷!”各方的積極評價既來自于賽事現場的視覺震撼,也來自于對這種獨特城市復興模式的由衷贊嘆。
新首鋼一路走來,如今的驚艷背后是近20年的轉型探索。伴隨夏奧申辦成功,昔日鋼花四濺的廠區開啟“從山到�!钡倪h征,借助冬奧籌辦東風,百年鋼廠開啟蛻變升級之旅�!肮赘郀t”變身多功能秀場,煉鐵原料區成為冬奧組委駐地,精煤車間化作國家冰雪運動隊訓練場……在冬奧效應的帶動下,首鋼園加快集聚高端要素,逐步導入新興產業,“舊貌換新顏”,昭示了工業遺存“騰籠換鳥”的巨大潛力,詮釋了奧林匹克助力城市更新的無限可能,也成為世界工業遺產再利用的又一典范。
城市發展是一個循序漸進的過程,舊廠房、老園區等工業遺產的開發利用,是擺在中外很多城市面前的課題。新首鋼作為一張全新北京名片,某種程度代表著發展中國家在超大型城市快速轉型升級過程中對城市更新模式的回答。從中至少可以看出兩點:一是工業遺產是工業文化的珍貴“活頁”,是城市共同記憶的一部分。無論是作為有形資產,還是無形資產,無論是作為空間資源,還是文化資源,都是不可多得的寶貴財富。二是對工業遺產最好的保護就是再利用。“二產變三產,黑色變彩色”,五彩斑斕的發展樣貌充分說明,找到與城市轉型的融通之處,兼顧歷史傳承與動能培育,就能激活這筆“沉睡的財富”。
從“聚集資源求增長”到“疏解功能謀發展”,今天的北京正在經歷發展模式的深刻嬗變。以新首鋼為代表的一批案例,既實現了有序疏解、環境提升,也促進了產業可持續發展,可謂一舉多得。面向未來,我們還需要進一步探索老工業區更新的“北京方案”“北京智慧”,推動“廠區”“園區”向“社區”“街區”轉變。比如,利用冬奧品牌效應,積極培育“體育+”;堅持數字賦能,積極發展人工智能、云轉播、自動駕駛、元宇宙等場景應用;支持“首店”“首發”“首秀”等特色活動。在“騰籠換鳥”中打造更多城市復興地標,展現著北京這方發展熱土澎湃的創新激情。
“像對待‘老人’一樣尊重和善待城市中的老建筑,保留城市歷史文化記憶,讓人們記得住歷史、記得住鄉愁,堅定文化自信,增強家國情懷”。在保護中更新、在更新中更好保護,這樣的發展哲學,成就了令人震撼的“冰與火之歌”,也見證了一個蓬勃煥新自信向上的北京。循時馭勢、物盡其用,我們將帶著時代的記憶一起向未來。
來源:北京日報
編輯:wangd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