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木木美術館欣賞完坂本龍一,到樓下風靡全球的“%Arabica”品一杯咖啡。晚餐時間到了,在網紅餐館露天外擺的餐位,感受夏日清涼……600歲的隆福寺“重生”,成了年輕人的打卡地。
這個“網紅打卡地”即將擴容。記者昨天從市發改委獲悉,隆福寺街區修繕更新項目二期已列入今年市重點工程計劃,實現開工建設,預計明年竣工。建成后,隆福寺街區將再添11萬平方米商業空間,計劃打造成世界級文化藝術消費地標。
文化藝術消費優勢盡顯
隆福寺是老北京人記憶中不可磨滅的地標,承載著幾代人的記憶。從簡易大貨棚到室內商鋪,再到著名的隆福大廈,這里幾經演變,既曾繁華熱鬧、客流如織,也曾門庭冷落、經營困難。而在2019年改造完成后,隆福寺街區“起死回生”。“去年這里舉辦了90場活動,吸引客流數十萬,絕大部分是年輕人。”新隆福公司相關負責人介紹,已運營的隆福寺街區修繕更新項目一期雖然只有7萬平方米,但出租率100%,業態以文化金融辦公、文化藝術消費為主,一年產值可達60億元。
為何這次改造能“救活”隆福寺?眾所周知,業態沒跟上時代的變化,是隆福大廈關門的直接原因,也是隆福寺街區更新規劃面臨的最大挑戰。
“市區聯合成立的新隆福公司,統一了隆福大廈及周邊商業空間的產權,統一規劃、統一建設、統一運營,因而實現了高位統籌、統一調度。”相關負責人透露,升級改造后的隆福寺街區有了全新定位:打造傳統與現代文化交相輝映、中華與世界文明協調共融的世界級文化藝術消費目的地,讓隆福商圈成為受年輕人追捧的時尚化、科技化、數字化、智能化的國際文化消費新地標。
地鐵出入口可直接“進”街區
“網紅”能否“長紅”,關鍵看業態。記者了解到,隆福寺一期品牌商戶入駐的篩選比例為1比20。“我們是從400多家商戶選出來的。”相關負責人介紹,一期文化類業態占比高,入駐商戶包括共享辦公wework、北京市“特色書店”更讀書社、在年輕人中頗具號召力的“木木藝術社區”以及一批網紅餐飲商戶。大多數餐飲商戶的創始人有文化、藝術領域的從業經歷,“在提供飲食服務之外,這些餐飲品牌鮮明的文化符號也是吸引客流的主要原因之一。”
一期的成功也加速了二期規劃的落地。隆福寺街區更新項目二期日前全面開工。按照規劃,二期包含隆福廣場、長虹影院、地鐵東四站織補地塊項目,建筑面積約11萬平方米。
二期依舊延續文化味、科技感、時尚感。老北京人熟知的長虹影院將改造為融合科技沉浸體驗式的飛行劇院;隆福廣場側重展現中華傳統文明,設置故宮數字展館等;東四站織補地塊的建筑則將展現世界文明,引入世界級博物館,與隔壁的隆福廣場交相輝映。其中地鐵織補地塊在地鐵6號線E口。“地鐵織補地塊建筑面積5萬平方米。未來建成后,6號線的兩個出入口、5號線的一個出入口都與這棟建筑一體化建設,乘客不必走出地鐵口即可直接進入地下商業空間。”相關負責人說。據悉,地鐵6號線東四織補項目預計2022年底竣工;長虹影院預計2021年8月完成加固改造;隆福廣場已啟動結構加固改造,預計2022年底竣工。
聯動激活北京文化金三角
隆福寺地區迎來的不只是一棟棟建筑的改造,還有整個街區的提升。
根據規劃,隆福寺街區更新的三期為隆福大廈東西兩側的四合院風貌區。“東西兩側約280個四合院最快年內將迎來申請式騰退。”相關負責人說,目前正在與東城區政府深入研討“申請式”騰退實施方案,并組織北京市建筑設計研究院等機構進行四合院風貌規劃研究、歷史文化研究,未來將以博物館、設計師工作室、國學館、書吧等復合功能為主,打造集國際交流、文化傳承和藝術展示于一體的文化新高地。
今年下半年,隆福寺將開展大英博物館合作展覽、時裝周、國潮書市第二季、“大妙燴-傳統X潮流文化藝術活動”、“Follo風螺帳-城市露營計劃”等活動,打造復合型藝術社區。隨著二期商業空間的建成,隆福寺街區將引入更多年輕人喜愛的互動表演體驗,承接大型知名電競IP的賽事舉辦和活動發布,并以音樂節、戲劇節、科技創新活動為紐帶,聯動故宮、王府井,打造北京文化金三角。
來源:北京日報
編輯:wangdc